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臨床醫學的發展已步入精準診療時代,疾病診療朝著個性化、精準化的方向發展。
9月22日,精準診斷專科醫療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Sightnovo華視諾維就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共建“眼科醫學工程與精準診療聯合實驗室”。北航校長助理、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楊立軍,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院長樊瑜波,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書記李德玉,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陶春靜,以及華視諾維創始人、董事長夏超然,市場部總監賈玉章,醫學推廣部總監夏朝陽等參加儀式。
(簽約儀式現場)
未來,雙方將就眼科醫學工程與精準診療相關的生物醫學工程基礎研究、相關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研制、新材料與工藝研究、創新醫療器械開發、醫療器械測試及產業化展開廣泛研究,并促進相關創新成果轉化和可持續發展應用。
(眼科醫學工程與精準診療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
“希望雙方以此次合作為契機,發揮各自優勢,在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產品創新等領域深入合作,為實現眼科高端醫療科技自立自強,深化‘健康中國’戰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更大貢獻!”楊立軍校助在致辭中表示。
“很高興能和華視諾維這樣一家在眼科醫學工程領域充滿創新力的企業展開合作。”樊瑜波院長表示,此次合作中雙方將圍繞眼科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型成果研究,聚焦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成果轉化,從而打造一個多維度的產教研融合創新型平臺。
華視諾維創始人夏超然在儀式現場表示,此次“北航-華視諾維眼科醫學工程與精準診療聯合實驗室”項目將推動多學科交叉和基礎研究到臨床的轉化,共同推進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高端醫療器械原始創新、前沿性基礎科學應用探索等具體合作。“我們的預期目標是,結合復合型的眼科高水平醫工交叉人才培養與未來共同申報的國家重大科技課題支撐,突出核心創新醫療產品的工程產業落地和高水平引領性科研成果的持續產出為重點,力爭形成具有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的眼工程學創新中心。”
(參會人員合影)
公開信息顯示,華視諾維成立于2018年,一直致力于自主研發及創新性成果轉化,先后被評為中關村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公司核心技術產品具備完整自主知識產權與全球專利保護體系,已通過創新醫療器械評審,并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以及60余項國內外專利授權。
通過與北京協和醫院、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建立的深度合作與長期聯絡,華視諾維將自行研發和原創性醫學成果轉化相結合,專注解決臨床未滿足需求。
夏超然表示,目前,華視諾維眼科領域已形成基于“精準微量檢驗”、“微創介入治療”、“藥械聯用組合”三大自研技術平臺,并以此為基礎圍繞著眼科臨床的根本需求,打造了覆蓋眼科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我們也期待著通過與臨床應用,與產業方向的緊密融合,與諸位專家在復合性、前沿性的領域做相應的合作創新,尤其是以產教融合與人才聯合培養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性及創新性工作。”夏超然在儀式現場稱。
在此次合作中,憑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生物力學等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和華視諾維在醫工應用等產業化方面的實力,雙方將共同開發市場所需要的生物力學、醫用材料、高端裝備等醫工交叉技術研究&醫療器械產品,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如眼科生物力學模型研究、眼科主動健康相關的診療機制與技術應用、相關器官芯片和類器官芯片研究、新技術材料和高端醫療裝備均為雙方合作實驗室的研究方向。
另外,雙方還將推動聯合申請和承擔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的重大科技項目、聯合申請國家和地方級重點實驗室以及科技部重大專項課題。“希望通過此次合作,能夠促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眼科相關醫工交叉領域的長遠發展。”樊瑜波院長表示,也希望北航的加入能夠幫助華視諾維進一步釋放創新力,助力其實現科研、醫學及企業的創新成果轉化和可持續發展。
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合作,是華視諾維在臨床精準診療領域的再一次創新性探索。
自成立以來,公司就一直在嘗試從疾病的發病機制精準闡釋、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監測四個維度開展研究,推動眼科方向精準治療的進步與革新。
目前在眼科領域,華視諾維已打造出了“一次性使用前房穿刺器”和“阻力感應式脈絡膜上腔注射裝置”兩款前沿眼科醫療器械,并分別代表國家衛健委和協和醫院連續兩年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進行了集中展示。
其中,“一次性使用前房穿刺器”為全球首個眼內液采集裝置,主要用于精確定量地對眼部前房水穿刺放液和房水采集,是實現基于房水生物標志物檢測的精準眼內靶向治療的必備耗材。2022年,該產品順利在浙江省通過注冊人制度獲批上市。
從眼內液檢測方面切入,華視諾維還自主研發了房水檢測試劑盒及配套檢測儀器。一系列產品配合下,患者有望在一個半天內實現房水采樣到獲悉檢驗結果的全流程,使基于房水的POCT(即時檢驗)得以實現。結合日新月異的眼科影像學檢查方法,有望開辟出更為精準、更為精細化的基于多維度疾病標志物的新診斷體系。
華視諾維另一款前沿產品“阻力感應式脈絡膜上腔注射裝置”,則可以穿透厚度僅約一毫米的鞏膜實現脈絡膜上腔精準定位、安全、定量注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針對于脈絡膜上腔的微米級精準定位和可視化識別操作,為脈絡膜上腔途徑的精準給藥及微創介入治療提供了更安全、微創的選擇。據悉,該產品也正計劃于明年正式獲批上市。
基于脈絡膜上腔注射系統,華視諾維也為眼科微創植入和介入治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據介紹,現有脈絡膜上腔介入方案大多數需要行鞏膜切開探入導管,術后需要縫合。而華視諾維的新型脈絡膜上腔穿刺裝置,只需脈絡膜上腔注射粘彈劑后探入頭發絲粗細的微導管,無需鞏膜切開和縫合,能夠極大提高微創程度、降低手術風險、增加手術安全性。
在夏超然看來,基于上述創新器械,足以延伸出一整套針對眼科常見致盲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體系,通過“伴隨診斷、微創介入、藥械組合”等方式實現,甚至可以開創一系列全新的診斷治療方法。
“比如公司正在研發階段的治療青光眼的無需鞏膜切開和縫合的微創式外路(ab-externo)房水脈絡膜上腔引流植入系統,就是一種全新的MIGS術式,此外利用微創脈絡膜上腔介入操作,可實現基因治療、干細胞治療以及眼內腫瘤局部靶向治療等創新遞送給藥體系,基于國際領先的創新臨床術式,極有可能深度變革和優化既有的臨床治療方案。”夏超然稱。
在活動后續的圓桌交流環節,李德玉書記表示,“促進雙贏是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得以持續的關鍵。未來可以設置從種子基金到后期成果轉化的完整機制,用以保障原始創新成果。”此外,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柯皓、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王曉飛、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建超、郭江真等專家教授也參與到了討論中,一起分享并探討醫工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及應用前景等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