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背景
2016年底,在全省各醫療機構看病時,不需要再辦理診療卡,這是患者的共同心愿。
3月17日,河南省衛生計生委啟動了居民健康卡惠民補貼活動,從3月21日開始到7月31日,拿著這張卡,到15家醫院看病免除普通掛號費,同時如果買藥滿500元,全省前2000名患者,現場返100元現金。
據了解,"河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云計算)"項目正在布局,將與居民健康卡實現動態連接,預計2016年底可在全省醫療機構實現一卡通。
網聚觀點
一卡通讓異地就醫更方便
大河網網友"蘆葦叢中":使用居民健康卡還給補貼,想想就激動。2016年底,全省醫療機構實現居民健康卡一卡通時,就更美了,俺們也能拿著卡到省會看病,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大數據時代,患者異地就醫更方便快捷,再也不用當"醫卡族"了。
@峭壁上的鳥: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免去重復檢查、重復用藥等麻煩,這是所有人看病就醫時的心愿。居民健康卡能夠實現大家的愿望,必須點贊。到一家醫療機構就要辦一張診療卡,以前真是太麻煩了,期望居民健康卡早日在全省實現一卡通。
打破利益樊籬是關鍵
大河網網友"水中石頭":理想美好,現實殘酷,4年來河南共發放760萬張居民健康卡,而身邊很多朋友不知道居民健康卡是什么。癥結在哪兒呢?無非是牽涉到利益分配問題,很多醫院沒有加入醫療網絡,居民健康卡根本無法使用。打破各單位利益樊籬,是使居民健康卡成為一卡通的關鍵。
@笑醉天:居民健康卡是與患者溝通的"連心橋",這是一項惠民的好政策,要落實下去不能靠一紙公文,一定要做好"最后一公里".希望今后的便民措施能少一些紙上談兵,多一點實際行動,別再讓患者"望卡興嘆".
期待更多領域實現一卡通
大河網網友"汴梁秀才":居民健康卡在醫療領域實現一卡通,這只是一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期待在社保、交通、旅游、教育、社區、公用事業繳費等領域開展融合應用,努力實現"一卡多用,多卡合一".如果能夠在更多領域實現一卡通,相信大家的生活品質會再提升一個臺階。
@遙遙無妻:以前根本沒有拿錢包的習慣,后來迫不得已買了個錢包,不是哥的錢太多沒法放,而是身上經常會裝著各種各樣的卡,公交卡、診療卡、旅游卡、社保卡和銀行卡等等,一不小心,這些卡就玩失蹤,非常不便。如果這些卡的功能能夠集中到一張卡上來使用,就完美了。
記者調查
看病辦卡多,事后多遺失
一個普通患者,辦理過多少張診療卡?針對這一問題,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鄭州市民王蕾自幼體弱多病,每到一家醫院就診,就要辦一張診療卡,包里最多時有7張診療卡。王女士說,卡多了無處安放,這些診療卡大多遺失了,等再去看病時,還要再辦卡,讓人非常厭煩。
像王女士一樣,很多市民的診療卡在包里待得時間長了,就會莫名遺失。"丟了3個診療卡了,每個卡里可能有50元到100元的余額。卡里剩的金額不多,但是每丟一張卡就意味著要重新辦卡。"市民李樹說,如果居民健康卡在全省聯網后,一卡在手,全省各家醫院看病不愁,那么這張卡他肯定會好好保存,不會動不動丟失,因為這張卡就像身份證一樣,隨時隨地在河南都可以用得著。
受訪市民對河南啟動居民健康卡補貼活動表示熱烈歡迎,當然,也有市民擔心各地醫療機構依然各自為政,全省醫療機構年底實現居民健康卡一卡通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因為在受訪的市民中,有半數市民對居民健康卡是什么、如何使用并不知情。
記者連線
居民健康卡可減輕患者醫療負擔
3月21日,河南省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負責人王永峰接受了記者采訪。王永峰說,患者憑借居民健康卡,可以在跨地區、跨醫療機構時進行身份識別、調閱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存儲個人健康信息和診療信息,實現了醫療機構間的信息共享,避免患者就診時產生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另一方面,居民健康卡不僅能提高醫生診斷疾病的效率與準確度,可以掛號、轉賬、繳費、存取現金,具有查詢等功能,不僅優化了原有的就診流程,也提高了病患的就診效率,改善了就醫感受。
推行居民健康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推進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王永峰介紹,目前,推行居民健康卡主要困難有三個方面:一是醫療衛生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良好的知卡、用卡環境。二是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識較低,用卡意識不強。三是發卡資金主要依靠銀行投入,工作進度難以保障。由于我省醫療衛生信息化水平較低,不同級別、不同地區醫療機構信息化發展水平不均衡,導致居民健康卡整體用卡環境建設相對滯后。
王永峰說,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們每一個人將擁有一份電子化的健康檔案和一張智能健康卡,每個家庭將有一名合格的家庭醫生,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日常健康問題和保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