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PE詳解醫療健康投資:正處高峰期 天花板尚遠
加入日期:2016/3/25 11:59:52  查看人數: 857   作者:admin

  2016年,醫藥投資并購之火依舊有燎原之勢,上市公司與PE的合作亦頻繁上演。


  今年3月初,國藥集團的國企混改中,現代制藥77億定增的認購成員里就有老牌PE高特佳投資集團(下稱"高特佳")的身影;同一天,國際醫學跨界發起設立君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創始名單中,也有高特佳持股20%的身影。


  至此,牽手兩家上市公司,國內最早成立的PE機構之一、博雅生物的控股股東高特佳的醫療健康全產業鏈投資布局已初現雛形。


  但火熱的醫療健康產業一直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狀況:一小是指80%的企業規模小;二多指企業多(藥企4500多家、器械近萬家),低端產品批文多;三低指企業集中度低、利潤率低、管理效能低。因此,并購依舊是2016年的大趨勢,PE機構施展的"天花板"也遠未達到。


  高特佳投資集團主管合伙人、常務副總經理黃青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預計:"2015年開始的后幾年,醫療健康產業進入投資并購高峰期,這一階段的投資并購涉及的領域和模式會層出不窮、投資的金額會越來越高、投資的復雜程度也會前所未有。"


  另類成長路徑:金融+醫健全產業鏈


  記者:此次持股壽險公司,加上之前發布的愛健康金融,作為專注醫療行業的投資機構,高特佳涉足金融的邏輯是什么?


  黃青: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充裕的資金是企業高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用于確保包括股權激勵、大股東增持、股份改革等在內重大發展決策的順利推行。


  但是按照目前國內金融體系的運行規則,企業貸款通常需要土地或房產等固定資產抵押。在醫療健康產業中,被投資的企業很多體量不大,特別是生物醫藥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企業的貸款難題更加明顯。


  所以幫助企業融資一直是我們要做的事。但高特佳是一個股權投資機構,我們沒有辦法為企業提供債券融資。恰逢國內P2P金融業務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的好辦法。


  而對于高特佳,金融平臺的價值和意義則更大,愛健康目前已經成為高特佳大健康產業投資生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記者:高特佳投資范圍遍及制藥、藥品分銷及零售、醫學診斷、醫療器械以及醫療服務等,為什么選擇全產業鏈的投資模式?


  黃青:高特佳專注醫療健康產業的股權投資業務,從投資機構的角度,我們看好醫療健康領域及很多細分領域。


  在醫療健康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產業鏈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競爭要素。通過涉及整個醫療健康產業各個細分領域的投資布局,我們打造了相對完善的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生態體系,我們的投資能力和服務能力就能夠得到更好的強化。全產業鏈投資強化了我們的生態體系,而生態體系的強化對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又是強力的支撐,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另外,涉及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鏈各個細分環節的投資布局,對于投資機構的風險規避同樣非常重要。近兩年由于藥品價格政策、醫院醫保控費、藥品招標、藥典標準升級以及GMP認證等政策因素的影響,一些普藥、抗生素等中西藥生產企業的利潤增幅明顯下降。但一些高端的醫療器械產品、高端仿制藥、有確切療效的大病用藥、疾病診斷等產品依然快速發展,此外,醫療服務、移動醫療等新興業態也蓬勃發展。


  醫療健康產業是政策相關性非常強的行業,政策和行業標準的頻繁變化,使得規避政策因素帶來的投資風險成為我們重要的考量。高特佳全產業鏈布局能夠將這種政策及市場的風險規避降至最低。


  投資并購將持續升溫


  記者:醫藥企業并購的特點和難點有哪些?


  黃青:首先,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受到政策因素的影響非常大,并且我國的很多政策通常不具備預測性,這是最大的特點也是難點。


  第二,生物醫藥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專業性要求非常高,投資人需要對行業發展趨勢、行業政策及企業的研發、產品、銷售和應用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甚至很多項目需要比企業負責人具備更長遠的戰略眼光。


  第三,想要并購達到甚至超越預期,并購后的整合最關鍵。醫療健康產業的充分競爭和高技術壁壘,使得并購后的整合難度比一般行業更大。


  記者:什么樣的并購行為對企業的影響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黃青:本身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更看重投資機構進入后,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資源和平臺,幫助企業站在更高的層面發展。


  因此,能夠協助企業發展,解決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的并購行為是企業最歡迎的。


  高特佳在醫療健康產業領域已經實現了很多經典案例,包括新百藥業被博雅生物并購,一年內完成專項基金成立、并購吸收。


  記者:近兩年涉足醫療并購的資本不在少數,行業的醫療并購基金總規模也早已突破百億。作為一名深度玩家,你認為你現在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競爭環境?


  黃青:我覺得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醫療健康產業的并購大潮勢不可擋,醫療健康企業自身訴求也非常強烈:一方面部分無法通過IPO上市的企業希望登陸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已經上市的公司則希望乘機延伸業務領域、優化產業結構,以取得競爭領先優勢。此外,由于GMP和標準提升等因素,大批企業要被淘汰。這三方面產業的需求都意味著并購機會的到來。


  在挑戰方面,醫療健康產業的并購已經非常火爆,這為投資并購帶來了更多的競爭。但競爭的層面終究體現在各個機構的專業和優勢層面。


  必須指出的是,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也會跟隨醫療健康產業的升級轉型進入大浪淘沙的過程,未來一定也是強者恒強和優勝劣汰的局面。


  記者:醫療行業的并購機會主要聚集在哪些領域,可以深挖的藍海又在哪?


  黃青:投資沒有絕對的藍海紅海,如果說有藍海,那么包含兩方面,一是未來有發展潛力,并且我們能夠提前發現發掘并布局的領域,但是在當前信息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環境下,很難實現;二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資源或標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獲得或者盤活,如果我有這樣的項目獲取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就是藍海。


  比如化藥、中藥和醫療器械領域的市場化相對較早,并且也是國內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業,整個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早期主要集中在這些領域。未來,一些高端的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機構、生物制藥、基因技術產品及服務等領域隨著技術和政策市場的發展,逐漸迎來爆發期。此外,中國醫藥健康產業正從過去的低端仿制向創新研發領域發展,因此我們也在關注一些天使、VC領域的投資項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