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天津市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天津市救援醫學學會和香港災難醫療學會主辦,天津醫大總醫院承辦的“津港災害醫學救援研討會暨模擬災害醫學救援演練”在津舉行。
“快速檢傷分類,及時搶救危重傷員。”一場災害搶救在天津醫大總醫院空港醫院進行。這不是真實的災害搶救,而是一場模擬醫學救援演練。
天津、香港、臺灣等地的急診、消防和災難醫學領域知名專家以“災害醫學救援的進展與實踐”為主題開展了專題討論。“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頻發不斷,建立適應現代急救和災難救援需要的醫療‘特種部隊’勢在必行。”天津醫大總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柴艷芬介紹說,“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無論在災難預防和公眾教育,還是災難救援和危機處置機制方面均顯示出明顯弱點,一些時候,搜救人員千辛萬苦將傷者從廢墟中挖出,醫療救援卻沒到現場,或對特殊傷情處置經驗不足,讓成功獲救的傷者早期死亡。而一些醫生,由于習慣于護士分診、病人排隊、無菌手術室里做手術的環境,一旦處于瓦礫廢墟上,常常束手無策。”演練的目的是規范災難事件發生時處置流程:現場如何快速有效分類檢傷、培養應急救治隊伍素質和能力,建立高效通迅指揮、各方協調聯絡機制等。災難不可預測,但我們要有應對的準備。
由此可見,建設一支綜合性的應急救援隊伍是應對多樣化的自然災難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最優選擇。據了解,此次學術交流和救援演練標志著本市在探索醫療緊急救援隊伍和基地建設等津港合作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對建立聯合急救體系,加強設施設備標準化建設,打造立體化救援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天津醫大總醫院將在市衛計委領導的統一部署下,重點在培訓專業急救團隊、探索多樣服務模式等方面上加大力度,力爭使本市救援發展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