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患者去年在北京北醫三院因使用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致盲,其中的17名患者分別對北醫三院提起民事訴訟,除索賠外,患者還希望醫院公開導致患者眼部損傷的氣體成分。
這17起案子今天(5月27日)上午在海淀法院進行了開庭。庭上患者要求對醫院的醫療過錯進行鑒定,并公開問題氣體的成分。
事件
兩地共71人出現不良反應
江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北醫三院被曝出部分患者在醫院因使用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致盲。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評價中心去年7月曾對該事件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報告顯示,截至去年7月,南通26名患者和北京45名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眼用全氟丙烷氣體,是一種用于視網膜脫離手術及玻璃體手術的眼內填充氣體材料。主要適用于玻璃體切割、視網膜脫離等眼科手術,使脫離的視網膜復位、愈合。
其中,北醫三院于去年5月24日和6月1日分兩次購入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晶明公司")生產的批號為15040001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5月份使用該產品的患者均無異常癥狀。6月1日至29日期間使用該批次產品的有59例,45例患者在術后出現嚴重眼前段炎癥滲出的表現。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共購進該批次產品40支,6月5日開始使用,共使用26支,26名患者均出現了問題。其中22人發生嚴重急性非感染性炎癥反應,4人癥狀較輕。22名嚴重炎癥反應患者中有1人單眼無光感,1人單眼眼球萎縮,其他患者仍在觀察。
去年10月23日,多名患者曾找到北京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解無果。去年12月初,患者們向海淀區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今年3月至5月,法院對17名患者提起的訴訟立案。這17起案子將在海淀法院合并審理。患者希望醫院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30萬元,并希望醫院公開導致患者眼部損傷的氣體成分。
開庭
患者要求鑒定是否存在醫療過錯
今天上午9時30分許,該案在海淀法院進行了開庭。患者方的5位代理律師坐滿了原告席,20余位患者及家屬來到了法庭旁聽。
法庭上,原告方認為,醫院的責任應該是100%,雙方均同意對患者的雙眼進行傷殘鑒定,以及今后治療費、護理級別和護理期限進行鑒定。
北醫三院的院方認為,此案的發生是氣體質量不合格造成的,醫院的醫療診斷技術是沒問題的,"當然我們也認為患者沒有過錯,我們已經承擔了先行墊付的責任,同意按100%比例承擔責任賠償金,但不認為是醫院的醫療技術過錯造成的。"旁聽席上的患者聽到院方這樣的說法,都表示不同意,他們認為醫院在此事上應該承擔全部責任。
院方表示,北醫三院已經承擔了非常大的社會責任,且院方只是認為事故責任不全在院方,但愿意100%賠償,結果不影響患者權益。
庭上,患者堅持對北醫三院的醫療行為對患者眼部是否有過錯以及過錯的參與度進行鑒定,并建議對氣體成分做鑒定。"誰主張誰舉證,醫院說他沒有責任,應該自己證明沒有責任,醫療過錯鑒定應該由院方做。"截至記者發稿時,開庭仍在繼續。文/記者 唐李晗
■記者回訪
醫院定期為患者免費復查
在曝出問題醫用氣體致盲事件后,北醫三院為受影響的患者開通了綠色通道,每月定期為他們免費復查、開藥。患者謝輝(化名)告訴記者,他去復查后被告知,自己的右眼會慢慢萎縮,萎縮到什么程度,現在也不好說。
"我現在的情況,就像用手掌遮著左側的眼睛,視覺的范圍只有一半,想去看看另一邊時,你不得不使勁扭頭,才能看到。"謝輝這樣描述他眼前的視界。
45歲的謝輝是河南人,1989年就來到北京,在這個異鄉他成家立業,干過農民的老本行種田,最終以收廢品為生,雖然物質條件有限,但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
去年6月中旬,一次搬貨讓他的左眼意外受傷。當時檢查醫生稱是視網膜脫落,6月18日他前往北醫三院做了手術,自此,謝輝的左眼,便從能看到一點光源到完全失明。直到后來才知道,是醫用問題氣體導致了這一切。
如今,他遭遇著人生最大的挫敗感,作為家里的頂梁柱,他已經不能獨立工作,每個月還要定期前往醫院復查,以防止病情繼續惡化,而問題氣體是否還有后遺癥,也在他今后的人生中埋下了無法預知的隱患。
心疼
他干活兒妻子偷偷一旁看護
4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謝輝家,他穿了一套逢年過節才會穿的西服以示尊重,如今他和妻子二人住在一間臨時搭建的板房里,旁邊就是收廢品的場地,吃飯、睡覺、工作都在這一區域。
早上謝輝已經將前日下午和上午收集來的廢品一件件地整理完備放在了一輛貨車上,整個廢品堆積的高度早已超過了車子本身。謝輝和妻子每日要做的工作便是踩著梯子,將滿車的廢品一件件擺整齊,這樣的工作有時很危險,再加上現在僅存的右眼0.4的視力,謝輝的妻子張女士每次看著丈夫的動作都揪著心。
"以前我們工作分工很明確,但是自他的眼睛看不見之后,他做事情我都會在旁邊看著,怕他看不見出現什么意外。"張女士說。
致盲
定期復查只為不再繼續惡化
2015年6月18日,謝輝清楚地記得這一天,那是他前往北醫三院進行眼部手術的日子,也是一場噩夢的開始。由于視網膜脫落,他做了手術,"23日出院的時候,我還是覺得眼睛干澀難受,但當時醫生告訴我這是正常反應,說過一陣子就好了。"謝輝回憶。6月30日,謝輝接到了醫院的復查電話,并于當天把他眼睛里面的氣體抽了出來,換上了另一種氣體。
謝輝表示,醫院是到7月份才告知他氣體出現問題,但并沒告知他后果是什么。"一開始我的眼睛還能見到點亮光,后來就一點也看不見了,7月底的時候,醫生告知我,左眼徹底失明,并且這是不可逆的。"
現在的謝輝和大多數同期被使用了問題氣體的患者一樣,自2015年10月15日之后,醫院開始給他們提供免費的治療,現在謝輝依然每月去一次醫院進行復查。但每次復查之后,醫院都只是給他一種叫做"妥布霉地塞米松"的滴眼液。
"這種眼藥水一般一天滴兩次,由于左眼有時候會非常不舒服,我就會滴兩滴眼藥水,醫生也告訴我說現在能做的就是不讓情況繼續惡化下去。"采訪間隙,正好到了謝輝滴眼藥水的時間,他抬起頭來,滴了好幾次才成功。
生活
失明后曾什么都不想做
如今的謝輝還是家里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他照顧,"我以前眼睛雖然是高度近視,但看東西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左眼失明之后,做很多事情都非常的不順手。"就像他平時倒水,由于一只眼睛看不見,謝輝一般第一次判斷事物的位置都是不準確的,于是他總會將水倒偏,這一次也是如此。
除了日常生活上的這些小細節,喝水將水倒在杯子外面、吃飯夾菜將菜夾到碗的外面、修車時一直對不上螺絲帽的位置等等這些小事情,都給謝輝帶來很大的挫敗感。
"他左眼剛剛失明那兩個月,像變了一個人,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因為一做事情他就會出各種各樣的差錯。"妻子張女士心疼地說。
現在還有一個讓謝輝非常煩惱的問題,自己的人際關系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為農村人還比較傳統,所以我并沒有對外說我眼睛的情況。"謝輝說,"我出門辦事會遇上一些朋友跟我打招呼,但我根本看不清,還被人錯怪多次。"
如今快一年了,謝輝說他已經慢慢在接受這個現實,雖然現在眼睛狀況非常糟糕,但作為家里的頂梁柱他還是得騎著三輪車到處收廢品,并把收來的廢品統一運送到附近的廢品中轉站。
"我現在開車都非常的小心,一般左邊來了車子,我都不容易注意到,但因為路比較熟悉,哪有坑我都基本清楚,所以從家到廢品站這8公里的路我還是會開車過去,但是要是一個陌生的路況,我就不敢開車了。"謝輝強調。
擔憂
誰能告訴我們氣體成分
記者了解到, 多名患者都和謝輝一樣,直到現在醫院都沒告知他們出現這種"問題氣體"的原因和后果,所以他們現在最關心到底是什么導致了他們失明,使用的氣體會不會影響他們其他的器官?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其他的后遺癥?
安徽小伙王明(化名)也是患者之一,雖然他早早地出來工作,但一直沒有放棄過學習,手術之前他便在準備成人自考,但因為右眼已經失明,所以他耽誤了一年,最初他抑郁想自殺,如今在家人的鼓勵下他接受了現實。
王明表示,他現在會經常頭疼,所以他目前的要求就是醫院能公開氣體成分,"會不會影響我的另一只眼睛或者其他器官。"謝輝和王明一樣,也表示這兩個禮拜開始,左側太陽穴到后腦勺會疼,眼睛有的時候也會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