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瑪麗醫院發生護士拔喉程序出錯致病人死亡事故。一名83歲老翁上周五(27日)因病情穩定,可拔喉并由深切治療部轉送至普通病房,但一名男護士疑于老翁坐著時拔喉,老翁于十分鐘內病情惡化,30日凌晨離世,初步調查懷疑病人于拔喉時有空氣入血管,導致血管栓塞后死亡。
涉事護士已有四年資歷,在深切治療部已工作兩、三年,暫時毋須停職。瑪麗醫院已成立小組調查事件,個案將轉交死因庭跟進。
疑被錯誤拔喉的83歲老翁,本身患有主動脈瘤,上月在瑪麗醫院接受支架植入手術,本月19日返院接受術后評估,但當晚在病房跌倒導致髖關節骨折。他于兩日后進行髖關節手術,上周三心肌梗塞,接受心臟科醫生診斷后,翌日需轉送深切治療部。
原擬轉送骨科病房
老翁的頸部靜脈有植入三腔血液透析導管,以便一旦病情危急時注射強心針,或進行緊急血液透析。他其后病情好轉,原安排于27日轉送往骨科普通病房,當日早上,一名在深切治療部有兩、三年經驗的男護士,協助正坐在扶手椅上的老翁拔除頸部導管,老翁病情在十分鐘后迅速惡化,并出現氣喘、血壓降低,心跳變慢等癥狀。
兩名當值的深切治療部醫生見狀,立即為老翁急救,他于四分鐘后恢復心跳,病情一度好轉。但隨后他再次出現心肌梗塞,心臟科醫生考慮到進行心導管介入手術的風險太高,建議繼續用藥物治療。老翁于30日凌晨一時,不治身亡。
應平躺或"腳高頭低"
院方表示,于27日事發后,醫護團隊已向老翁的家屬解釋,病人于拔除導管時心臟突然停頓,可能與血管栓塞有關。而于28日老人再次出現心肌梗塞情況后,醫護團隊再與病人家屬會面,解釋這次心肌梗塞的情況及相關治療方案。
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代理部門主管冼維正表示,按照臨床指引,經過訓練的深切治療部護士,可為病人拔除頸部三腔血液透析導管,病人應在平躺或處于"腳高頭低"的位置,接受拔除導管,減少空氣進入導管的機會,以防病人出現血管栓塞的風險。不過他同時指出,護士亦可根據病人實際情況,例如當病人的腦壓較高、呼吸衰竭、氣喘等的情況下,利用其他姿勢協助病人移除導管。
院方成立調查小組
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表示,初步調查發現,該病人出現血管栓塞狀況,并與護士拔除導管的時間吻合,懷疑其死因與此有關;但亦不排除與病人心肌梗塞有關。他認為,事件性質嚴重,需向公眾公布,希望對業界有警示作用。院方已成立專責小組調查事件,及將個案轉交死因庭跟進。
至于涉事的男護士,目前仍照常上班,陸志聰回應稱,病人的死因仍在調查中,及需查閱相關醫療紀錄,故不宜急于停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