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衛計委等6部門:今年200個公立醫院試點家庭醫生
加入日期:2016/6/7 9:00:26  查看人數: 777   作者:admin

  6日,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等6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意見》指出,今年,將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試點;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釋疑


  家庭醫生包括哪些人?


  《意見》明確,家庭醫生為簽約服務第一責任人。現階段家庭醫生主要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注冊全科醫生(含助理全科醫生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具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醫師和鄉村醫生以及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師和中級以上職稱的退休臨床醫師,特別是內科、婦科、兒科、中醫醫師等。


  此外,《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非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含個體診所)提供簽約服務,并享受同樣的收付費政策。逐步形成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簽約服務隊伍。


  簽約服務原則上應當采取團隊服務形式,家庭醫生團隊主要由家庭醫生、社區護士、公衛醫師(含助理公衛醫師)等組成,并由二級以上醫院醫師(含中醫類別醫師)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家庭醫生將負責團隊成員的任務分配和管理,其他專科醫師和衛技人員也要與團隊緊密配合,共同為簽約居民提供優質的服務。


  簽約周期原則上為一年,期滿后居民可續約或選擇其他家庭醫生團隊簽約。


  為居民提供什么服務?


  根據《意見》介紹,簽約后,家庭醫生團隊可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


  其中,基本醫療服務涵蓋常見病和多發病的中西醫診治、合理用藥、就醫路徑指導和轉診預約等;公共衛生服務涵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規定的其他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服務主要是針對居民健康狀況和需求,制定不同類型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內容,可包括健康評估、康復指導、家庭病床、家庭護理、中醫藥“治未病”服務、遠程健康監測等。


  簽約家庭醫生有何好處?


  《意見》指出,就醫方面,家庭醫生團隊將主動完善服務模式,按照協議為簽約居民提供全程服務、上門服務、錯時服務、預約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轉診方面,通過給予家庭醫生團隊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約掛號、預留床位等方式,方便簽約居民優先就診和住院。二級以上醫院的全科醫學科或指定科室對接家庭醫生轉診服務,為轉診患者建立綠色轉診通道。


  用藥方面,對于簽約的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長單次配藥量。對于下轉病人,可根據病情和上級醫療機構醫囑按規定開具處方。


  醫保方面,實行差異化的醫保支付政策,例如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等,簽約居民在基層就診會得到更高比例的醫保報銷,從而增強居民利用簽約服務的意愿。


  居民每年支付多少錢?


  《意見》提出,家庭醫生團隊為居民提供約定的簽約服務,根據簽約服務人數按年收取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付費等方式共同分擔。


  具體標準和分擔比例由各地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價格等部門根據簽約服務內容、簽約居民結構以及基本醫保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承受能力等因素協商確定。符合醫療救助政策的按規定實施救助。簽約服務中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費用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中列支。


  現狀


  家庭醫生部分費用可報銷


  簽約家庭醫生需要居民自付的費用大概是多少?是不是會很貴?記者檢索各地的實施情況,發現部分費用在醫保范圍內,居民可接受。


  比如,2013年內北京市推廣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根據《北京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北京計劃在西城區試點家庭醫生式服務按年打包收費,部分服務費將由政府報銷。此外,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共同負擔。這也意味著居民交納的簽約服務費有部分可以報銷。


  又如,有媒體報道,2013年武漢市正式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服務收費標準為每人每年95元,當年作為推行試點,不對簽約居民個


  人收費,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項補貼、醫保統籌基金分別按每人每年40元、55元分擔。


  浙江溫州市民享受“家庭醫生”服務需支付24元,與責任醫生簽約后,簽約服務費按每人每月10元標準確定。其中,個人承擔20%,市級醫保基金承擔40%,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承擔40%。


  北京率先推行卻遭遇尷尬


  曾任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兼新聞發言人的鄧小虹是著名的婦產科專家,2012年退休后,她在家門口的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起了“簽約家庭醫生”。一年多的時間里只有3名患者來電咨詢,這是鄧小虹之前沒有想到的。


  與此同時,北京從2010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推行的“家庭醫生式服務”也遭遇尷尬,官方曾計劃三年之內實現普及,但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醫生式服務累計簽約戶為359萬戶,累計簽約人數為740萬,與普及目標差距較大。


  專家解讀


  家庭醫生讓居民擁有健康守門人


  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面臨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和慢性病高發等諸多挑戰,以醫院和疾病為中心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難以滿足群眾對長期、連續健康照顧的需求。同時,居民看病就醫集


  中到大醫院,也不利于改善就醫環境、均衡醫療資源、合理控制醫療費用等。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證明,在基層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新形勢下保障和維護群眾健康的重要途徑。


  家庭醫生以人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區,為群眾提供長期簽約式服務,有利于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讓群眾擁有健康守門人,增強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為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奠定基礎。


  居民信任社區醫院服務才會普及


  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劉鋼告訴京華時報記者,目前官方思路有所轉變,已明確提出不再使用簽約率作為考核指標,而是努力把這一服務做真、做實。


  劉鋼坦言,在推行之初,也出現了來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不理解的聲音。大力推進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實際上是改革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提升社區服務能力的措施。


  他介紹,2006年以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多是由區縣的一級醫院轉型而來,雖然名稱變了,但目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整體服務模式、服務流程、服務內涵仍然沿用原來一級醫院坐堂行醫的服務模式,醫療服務內涵同大醫院基本相同,患者自愿來就診,全科醫生診斷、開藥、復診。


  “全科醫學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很多社區醫生需從原來的專科轉到現在的全科,是一個觀念的轉變、體系的形成過程,讓他們意識到社區醫療機構的定位和工作方向,是我們要做的工作。”劉鋼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還面臨著工資低、晉升難、壓力大、條件苦的問題,更增加了社區醫療機構發展的難度。


  劉鋼表示,只有通過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行業地位來激發其工作積極性,使社區醫生引得進、留得住,同時改善服務模式,才能使居民信任社區醫院,家庭醫生式服務才會真的普及開來。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