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詹積富:醫改探路者的“步步驚心”
加入日期:2016/7/4 16:41:20  查看人數: 981   作者:admin

  面對記者,福建省三明市醫改“操盤手”詹積富關上辦公室門,打開了心扉。


  他用地道的“閩普”,將推動醫改的酸甜苦辣,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娓娓道來,無一點做作,無一絲矯情。在攻堅世界難題“醫改”的過程中,他與有形和無形的利益集團展開殊死較量,蹚雷涉險、步步驚心。談到激憤處,這位60后老黨員幾次拍案而起。動情時,一度哽咽無語。


  三明醫改4年多的實踐歷程,讓記者看到了真實的改革者的狀態:黨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冒著政治生命危險在探路。


  “利益集團代言人太多,沒有堅強的黨性改不下去”


  2012年2月,三明開始探索實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刀闊斧切斷藥品耗材利益鏈條。中央深改組第21次會議,中央聽取了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匯報。前不久,國務院正式發文要推行“三明模式”。


  “醫改推不動的核心原因,并非財政投入不足、人才匱乏以及是否實行分級診療。醫改的核心是讓醫療回歸醫學本質,不該開的藥不要開,1塊錢的藥別賣成100塊,不該做的手術不能做,不該做的檢查不要做。可以說,切斷藥品和耗材流通的黑色鏈條,是醫改面臨的核心難題。”詹積富說,現在的醫療醫藥問題,藥品因素帶來的問題占到70%。因此,推動醫改的關鍵,不是能不能改、會不會改,而是敢不敢改。


  目前,全國各地已有700多批團隊來三明學習參觀,但回去之后卻很少人敢于實戰。有的分管副市長向他反饋:“老兄啊,沒人撐腰,改不動啊!”


  三明醫改的實踐證明,決定醫改最關鍵的人物是黨政一把手。詹積富是從省藥監局副局長的崗位來到三明的。在省里參與招標時,曾有醫藥代表拎著一袋子錢要送給他。這樣的經歷,使他深入了解藥品和耗材流通背后的黑色鏈條。甚至只要看到某家醫院的藥品標價,他就能判斷出這個醫院的院長能從中拿到多少提成。


  2012年初,市政府領導把醫改任務交給詹積富時,他明確要求市長為醫改撐腰。搞了十幾年藥監工作的他深知,如果一把手不出來坐鎮,就算“操盤手”有神仙的本事,醫改也是寸步難行。


  “改革要想做下去,必須有堅強的黨性。我常問來考察的地方醫改‘牽頭人’:‘你準備好了沒有?’因為一旦改革,當地的市委書記甚至是省委書記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醫改的推動者愿意去點這個導火索嗎?要知道,與利益集團貼身肉搏,是要冒著政治生命和人身安全危險向前沖的。”


  三明醫改的第一刀直接砍向藥品,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實行縣級以上藥品零差率銷售,推開藥品耗材聯合限價采購,等等。這些舉措從制度規范上讓醫藥代表無處藏身,對福建省第七、八標目錄中輔助性、營養性、高回扣、“療效不確切、價格很確切”的129個藥品進行“砍價”,監控當月藥品支出就下降1673萬元,一年砍掉虛高費用2億多元。


  “只要老百姓得到實惠,我甘愿忍受個人痛苦”


  三明醫改究竟動了誰的奶酪?除了醫藥代表、醫院,還有部門的利益。都說醫改難,難在哪里?難在九龍治水。各部門之間利益難以打破,互相推諉。所以,三明醫改著重于制度改革。


  三明首先理順了領導體制,將涉及醫療、醫保、醫藥等領域的事情歸由一人管理,打破多頭共管的局面,真正做到三醫聯動。當地把醫保基金集中管理,整合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基金,把隸屬全市不同部門的24個醫保經辦機構統一調整。這其中的每一項工作,前進一步談何容易!但是,三明做到了。


  在本刊記者的調研中,三明醫改最受群眾歡迎的有兩點。一是藥價下降,比如燈盞花素注射液,過去是22.3元一支,現在是2.8元一支。二是醫改統一了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范圍、繳費標準、待遇水平、基金管理、經辦服務、信息管理,消除了存在多年的城鎮居民、農民醫保的差距。


  一些群眾說:“過去農村城里人是‘同城不同命’,同病不同治;現在‘一個鼻子兩只眼’,大家都成了一樣的人。”今年三明全市鄉鎮衛生院延伸到村衛生所,開通醫保,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報銷了。


  有人說詹積富“精于計算”,但他計算的不是個人的得失,而是人民群眾的利益。他想盡辦法、用足政策,把涉及民生的所有基金集中起來,哪家銀行給的合作資金高就存哪家,僅這一項就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經營”出8億資金。


  盡管三明醫改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直到今天三明仍處在爭議的洪流中——“三明醫生都跑光了”、“藥品不良反應增加”、“三明模式注定失敗”等抵觸言論不乏有之。


  “說實話,我也有幾次想收攤的,可是真不甘心啊!如果改革停止,大批醫藥代表又將卷土重來,老百姓就又要遭罪。想到這些,我還是繼續堅持下來。我時常跟團隊說,改革者多磨難,但是人生短暫,為老百姓多做點事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分。這個時代終究還是有那么一批人是為信仰而活。”


  詹積富35歲時就是正處級干部,當過財貿委主任、外經委主任和藥監局局長,當過省藥監局副局長,他不是不知道改革之艱辛,也很了解長期以來形成的某些不正常的政治生態。


  1994年,他在建寧縣當副縣長時就提出“三干”精神——想干事,心中要有理想;會干事,要有本事;敢干事,要勇于承擔責任。三明醫改一共制定了100多份文件,都是詹積富一個人簽發。作為“操盤手”,如果詹積富不敢擔當,一份改革文件也出臺不了。


  詹積富和團隊成員沒有周末,每時每刻都在做醫改工作。他說,既然當初做了選擇,早就知道要踩的是地雷,沒了退路。虧得有強力支持醫改的市委書記和市長,有個好團隊,還有自己的那份初心。


  “我對未來越來越有信心,看到了改革的曙光”


  三明醫改劍指藥價,擠占了藥品利潤空間,這使得一些藥商有意繞開三明市場,造成部分藥品短時間的缺貨。三明市醫管中心數據顯示,54種藥在2015年第一季度暫時缺貨無法配送的情況超過了20次。有的藥商還利用各種關系給政府施加壓力。


  對此,詹積富很無奈。“如果在福建降價,其他省份必然也會來壓低價格。醫藥代表為了維護全國的高價,不會輕易在福建省降價。”詹積富說,三明的用藥費僅占福建全省的3.28%,而福建只占全國的3.25%。因此,對藥商而言,三明是一個可以放棄的市場,甚至福建市場也可以放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希望能有更多城市聯合三明一起做藥品限價采購。目前,已經有烏海、寧波、玉溪、珠海等四個城市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較大的市場。也只有舉全國之力去議價,才能真正降低藥品價格,才能真正讓老百姓受益。


  “以前我很擔心。三明醫改就像螞蟻拖著火車走,也好比鄱陽湖里的一小丘,長江干旱時,這里不可能長期有水。如果醫改不是全國一個步調,三明改革也堅持不了幾年。”詹積富說,現在好很多了,因為真正看到了改革的曙光。如今,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親自擔任醫改組長,全省全面推進醫改工作。全國已有11個省推開試點。


  黨中央的堅定決心,給了基層改革者最大的信心。詹積富認為,醫改能否推進,關鍵在于各級黨政一把手的態度和決心。希望各地能把醫改當做政治任務,更希望各級黨政一把手向黨中央看齊,以人民為中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敢于擔當,敢于落實,為改革者撐腰。同時,要制定出督促各級黨委政府抓醫改落實的責任制度,讓中央的決策部署真正落地。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