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濟寧市直公立醫院首招“備案制”醫務人員報名工作結束,官方雖然沒有透露報名情況,但從不停響起的咨詢電話可以看出,報名的人員并不少。
而招聘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即將進入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都不再有編制。
據了解,此次包括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6家市直醫療機構,招聘的149個職位,全部為臨床一線崗位。除了個別護理崗外,均為臨床醫師類,其中涵蓋比較稀缺的產科醫生、兒科醫生、急救醫生、重癥醫學醫生、麻醉師等專業。
其實,公立醫院編制改革醞釀已久,全國各地已早有先例。例如,深圳醫改明確3年內3萬醫生將與編制脫鉤,新建公立醫院取消編制。而在就在前幾天,人社部明確表示「研究制定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意味著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已成定局。
根據山東省編辦和省人社廳下發的《關于公立醫院人員控制總量備案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16年起,不再安排公立醫院用編進人計劃,由公立醫院在人員控制總量內自主制定、執行新進人員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據了解,濰坊是全省首個出臺具體實施辦法的地級市。
醫院用人更自由,擔憂對管理不利
“這對醫院來說是好事,此前因為編制帶來不少麻煩。”濟南某縣級醫院院長蘇沁(化名)說,每年醫院會招聘十幾二十位醫務人員,但有編制的僅五六位,從整個醫院來看,接近一半的醫務人員沒有編制。
這意味著同工不同酬,也就造成了人員的大量流失,“一些工作兩三年甚至四五年的醫務人員,常有考了別家醫院編制走了的情況。就拿影像科來說,每年都要招人。”蘇沁說,取消編制以后醫院用人將更加自由。
“此前有編制,即使工作不好也不能隨便開除,以后都同工同酬了,一些年輕醫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畢竟他們值夜班、加班,一點不比資歷老的醫生付出的少。”蘇沁同時認為,取消編制將有利于醫生積極性的提高。
盡管濟南具體實行管理辦法還未下發,但對于醞釀已久的公立醫院去編制改革,省城有醫院在討論后,還表達了一種焦慮。“沒有編制的這部分人員,如果沒有財政撥款,這對醫院來說也將是很大的負擔。”省城某三甲醫院負責人陳建(化名)擔心,在去編制改革后,財政的扶持力度會因此有所下降。
“醫生取消編制后,恐怕崗位的吸引力會下降。”陳建說,像其專科醫院本就業務量不大,如果沒有編制的吸引,怕更難招聘到人才。他同時擔心對醫生的管理,將不像此前那么有力。
醫生收入變陽光,選擇將更加自由
“對醫生來說,取消編制會變得有奔頭。”山東省中醫院一位從醫多年的主任醫師表示,此前醫生的待遇嚴格按照等級來定,通常與醫生的能力不相匹配,受限于編制也缺乏自由選擇的空間。
他同時表示,取消編制以后,醫生不再是醫院的私有財產。同時醫院也希望把人籠絡住,尤其是精英人才,將成為各個醫院的爭奪對象。“為吸引人才,醫院或將高薪聘請醫生,這將使得醫生的收入陽光化。而對于病人來說,醫生沒了編制的保護,還可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就醫體驗。”
“醫生不用偷著‘走穴’,灰色收入將會進一步減少。”山東省立醫院一名主任說,醫務人員市場化是早晚的事,醫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定位選擇合適的單位,而扔掉編制的“鐵飯碗”,醫生會更重掌握技術的“鐵飯碗”。
而對于倡導已久卻難以真正推行的醫師多點執業,因為擁有事業編制身份的公立醫院醫生是單位人而非社會人,公開要求多點執業權利,相當于以身份保障換執業自由,多數人不敢鋌而走險。“取消醫生的事業編制,讓醫生成為社會人,將會促進自主選擇執業方式和機構,踢開醫生多點執業的絆腳石。”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凌忠說。
醫療資源將被盤活
長期以來,公立醫院管辦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現有的編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詬病。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王秀華說,一個醫院有兩種體制,不僅造成一種先天的不公平,醫院也會有需要的人才進不來,不需要的走不了的頭疼。
“編制松綁,醫療服務走向市場,不僅可以體現醫生的價值,也能提高醫生的生產力,盤活醫療資源。”王秀華說。
同時,徐凌忠也認為,給醫生身份松綁,將進一步破除醫院僵化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必然利大于弊。“有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自由流動,也將倒逼醫院設計善待醫生的管理制度。”
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取消編制后,基層貧困地區醫療將受打擊。長期以來,基層醫療機構通常采用增加政策傾斜力度,保障衛生技術人員納入事業編制的方式,吸引、留住人才。一旦人員可以自由流動了,恐怕沒有人愿意扎根基層。
“從長期來看,取消編制是醫療資源下沉的必要一步,可以通過制度安排,解除醫生的后顧之憂。”王秀華說,醫生是最重要的醫療資源,只有醫生可以自由流動了,分級診療才不會僅局限于行政命令層面,才會真正得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