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出了事我負責” 霸氣院長九招搞定醫療糾紛
加入日期:2016/8/29 17:11:39  查看人數: 696   作者:admin

    2016年8月22日,某自媒體一篇“兄弟們,給我上,出了事我負責!”閱讀量超過5萬,引來點贊無數,醫務人員讀來感覺解氣。


    文章說的是某醫院領導強硬對付醫鬧,保護醫務人員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故事中院長的口號是:“有事,找醫院。不可以糾纏醫生,這是底線。”;另一個故事中,副院長為了救出被患方扣押侮辱的醫生喊出了:“兄弟們,給我上,出了事我負責!”兩起案例,兩位絕不手軟的院長、副院長,糾紛都得以順利解決,沒有讓患方占便宜,醫務人員揚眉吐氣。


    留言中一邊倒的都是稱贊院長和副院長,覺得:


    有這樣的領導,此生足矣,醫生才能安心,也放心的工作。


    這才是好院長,這才是好醫院。


    跟這樣的領導干,工資給多少都行,賣命也值得!


    為這樣的好領導點10086個贊。


    篇幅不長,但看得熱血沸騰的,窒息感!看完這句“兄弟們,給我上,出了事我負責?!毖蹨I止不住流出來,我們醫務需要這樣為職工撐腰的領導!再苦再累不怕,需要的是有良好的工作氛圍。


    雖然我抱著一貫的態度去懷疑這篇文章是否真實,但是我看完后依然心里激情澎湃!因為這種院長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心中的神!可惜這樣的領導絕種了!這年頭還會有這樣的領導嗎?


    為什么沒人考慮用法律保護自己利益?患者家屬遇上事想到拳頭,醫院院長遇上事兒也是用拳頭?這不是原始人思維嗎?不要開心太早,治標不治本終究無效!


    給這位副院長一個大大的贊再把他調到衛計委當個部長,或者直接去公安部當部長。這樣,大夫們都安全了。


    哈哈,看了昔日同事寫的這篇文章,我笑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一切都是真的,而且,我就是那位副院長!


    這是2002年之前的兩件事,雖然時間已過去10余年,但一切都歷歷在目。時過境遷,我既沒有調到衛計委當個部長,也未能直接去公安部當部長,年齡不饒人,我已從副院長的崗位上退下來一年多了。重新回到臨床,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做好你自己,接診好每一個病人,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平平安安才是真!


    說實話,網友說的“患者家屬遇上事想到拳頭,醫院院長遇上事兒也是用拳頭?這不是原始人思維嗎?不要開心太早,治標不治本終究無效!”我們之所以敢“該出手時就出手”,正是我們做到了“治標又治本”——做好自己才有底氣,接診好每一個病人才能避開邪氣,依法依規處理才有霸氣!“防治結合,預防為主,不打無準備之仗!”始終貫穿在我們日常工作中。


    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大家對這位副院長如此抬愛,給了這么多點贊,我總應該有所表示吧。我給大家的回饋就是毫無保留地跟大家透露一下深藏在我心底10多年的秘訣,為了讓醫生能安心、放心地工作,我們是怎樣處理醫療糾紛的?你可以與現在衛計委聯合多部門一而再再而三發的通知、意見、方案做個比較,我們是不是很超前。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規定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和醫療事故賠償民事爭議的三種途徑:自愿協商;申請行政調解;民事訴訟。(2016年6月30日衛計委等9部門關于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特別提出鞏固“三調解一保險”,即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與醫療責任風險分擔機制)醫療糾紛的處理方法也不例外。但從全國既往的情況看,絕大多數選擇自愿協商。也就是“私了”。(2016年3月30日四部委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維護醫療秩序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醫療糾紛責任未認定前,醫療機構不得賠錢息事?!薄八搅恕睍粫拇私^跡,我個人覺得NO?。?


    法律是最公正的,解決醫療糾紛的根本依據應是法律。為什么目前這么多醫療糾紛、上法院起訴的很少呢?說穿了就是怕吃虧,都想占便宜?;挤饺绱?,醫院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法制觀念、素質都仍是問題。面對現實,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醫患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為了心中那個不能告訴對方的隱秘,“私了”盛行也就不足為怪了。


    “私了”的過程,其實就是談判,但這種談判是特定糾紛事件當事人雙方的一種理解、溝通,相互認同,相互正確處理的過程,是實力的較量,是斗智斗勇的過程。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一、成立組織,制訂預案,反復演練,在演練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在處理醫療糾紛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醫療糾紛的處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方方面面,沒有嚴密的組織,統一的指揮,就會失去章法,自亂陣腳,讓對方占便宜,醫方遭損失。為此,我們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和醫療糾紛處理的特殊性,為更好更有效更安全地處理醫療糾紛,成立了醫療糾紛處理領導小組,一把手任組長,下設醫療接待談判組、安全保衛組和外圍保障組。前者主要負責醫療糾紛的接待、調查、處理和向患方進行通報、解釋;后者具體負責安全保衛,人員調度,控制秩序,談判現場與外界(包括院外)的聯絡,以及特殊情況下的生活保障等。有了總指揮,有了分工明確的各個小組,各司其職,互相協調,互相配合,內外聯動,環環相扣,勝券也就在握了。


    二、全員參與,層層把關,嚴格考核,與獎懲掛鉤。


    醫療糾紛可以產生在醫療環節的所有過程,故預防需要全員參與,層層把關。而糾紛一旦出現或剛露苗頭時,層層負責,人人參與,對迅速消除誤解,平息糾紛,遏制事態擴大,作用巨大,且事半功倍。我院實行院、科、當事人三級負責制,即當事人能解決的由當事人自己解決(費用自理,不再追加處罰),但必須匯報科主任,匯報醫務科(備案)。當事人解決不了,科室當仁不讓,在第一時間介入,并立即匯報醫務科。處理費用由科內自理,院部不再追加處罰。科內解決不了的,由醫務科與當事科室和當事人共同處理,同時啟動糾紛處理程序,各應急組織各就各位。分管副院長隨時掌握談判情況,根據事態變化排兵布陣,直至親自上陣。(由醫務科組織解決的糾紛,性質將由醫院醫療糾紛責任審定委員會裁決,處罰費用遠遠超過科室或當事人自行處理的成本)。但是,對于前二類,有時很難把握,掌握不好,反而使事態擴大,為此,在當事人或當事科室處理的同時,醫務科及時了解情況,主動介入,對妥善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如此分層次處理,可以做到迅速、經濟、有效,有退路,攻守自如,可以極大地提高全員自我防護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三、敢于面對,轉移場所,穩定情緒,正面溝通。


    糾紛一旦發生,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首要任務是穩定局面,不激化患方的情緒,同時向患方言明自己的身份,“你們的事情由我部門負責解決”,然后盡快請患方成員離開現場到醫患溝通接待室正面溝通。這樣可避免群眾圍觀,維護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同時也可以防止矛盾激化,危及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到接待室后,不要急于詢問糾紛原因,先請患方成員坐下來,送上一杯茶,敬上一支煙,以禮相待……從地點上轉移,從言行上感化,從感情上疏導,避其鋒芒,消融其銳氣,平穩其情緒,使之對接待者產生信任感,這就為下一步解決糾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立足本院,爭取院外,內外配合,社會聯動。


    一般的糾紛也罷,隨時出現,及時處理,即可解決問題。一時解決不了的糾紛,特別是較為重大、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糾紛,積極主動爭取包括當地政府、公安機關、社會力量以及當事人親朋好友的配合和支持,對緩解矛盾,防止事態擴大,平靜穩妥處理糾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要求醫院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十分注意與各方面的溝通、聯絡和協調,真誠提供方便,這就叫“行得春風有夏雨”,切莫“有事有人,無事無人”。但對動用社會力量時應三思而行,以免走火入魔,徒增煩惱。


    五、講究策略,隨機應變,爭取主動,不拘一格,靈活掌握快與慢、軟與硬、虛與實、真與假……根據糾紛實際情況,抓住要害,權衡利弊,宜快則快,快刀斬亂麻,不宜快者就“耗”。人的精力有限,誰也耗不起,不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院方有明顯過失或缺陷,但未造成損害后果,病人及/或家屬開價不高,抑或在情理之中;院方與患方的認識一致,患方的要求合情合理;院方與患方的認識雖然不一致,但患方的要求在院方可接受的范圍,應從快處理。


    院方存在明顯過錯或缺陷(醫療質量、服務、價格等方面),首先得態度誠懇,承認存在的問題,耐心(那怕是裝出來的)聽取患方的意見,甚至言辭激烈的謾罵或批評,然后通過繞、纏、攪、混、磨以及訴苦、換位思考等方法,在“耗”中以情動人,在“耗”中摸清對方的身份和真實意圖,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請求理解、諒解。同時站在患方的立場替患方想一想,充分理解患方的過激行為,誠懇接受患方的批評,但不能過分,應掌握適度和不卑不亢。多是當地人,整天見頭見面,今后還會經常見面,誰都不敢說從此不再需要醫院,誰都不想從此成為“敵人”,人情化、人性化,感動患方,說服患方。


    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談判能否取得成功,與你在談判過程中能否及早識別(找出)患方核心人物關系密切。核心人物均是有些知識,有思想,有威望,懂些法律,說話算數,出謀劃策,又能穩住陣腳者。他們往往很隱蔽,很不起眼,并不是夸夸其談鋒芒畢露者,會給識別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只要你耐心觀察,細心體會,很快就會發現秘密所在。一旦找到了核心人物,就應緊緊抓住不放,了解其背景、社會關系等,約其單獨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并可以施加一定的壓力,促請其換位思考,幫助做工作,挑斤兩,核心人物通常是通情達理的,只要你的要求不過分,又充分給他適度的面子,他會見好就收的。穩住了核心人物,就掌握了談判的主動,糾紛也就會水到渠成般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迎刃而解;如果找不準或穩不住核心人物,談判將陷入被動或僵局,糾紛有可能會進一步升級,對方會變本加厲。


    院方無過錯,各項工作到位,純屬患方胡鬧。這前提是建立在對糾紛事件的全面了解,過細分析,確認院方無任何缺陷和過錯。對這類糾紛,院方應態度堅決,不給對方任何余地,若對方耍無賴或動粗,我們也決不手軟,“該出手時就出手”,把這些“無賴”趕(打)出醫院,掃地出門。


    六、精心組織,合理安排,掌握談判現場氣氛,根據情況隨時調派人員,基本做到人數對等,力量均衡,在氣勢上壓倒對方,至少不能讓對方占上風。


    在重大糾紛談判時,雙方出場人數不能太懸殊,最好對等,我方多當然更好,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對方往往一來就是數十上百人,且氣勢洶洶。要求對方派出代表,這常常很難做到,如果對方始終拒絕派談判代表,并為此僵持不下,我們則應迅速抽調人員,增加力量,穩住現場,給對方震懾力,讓他們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如果人數不等,院方代表明顯少于對方,在對方氣勢明顯占優的情況下勉強談判,即使院方有理,也難免不吃虧,就會上演花錢買太平的鬧劇,這是可悲的。其實,這本來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這類糾紛的處理,紅面、白面要分清,院領導表明院方的態度,是我們的問題一分不推,不是我們的問題一點不拉,講原則,講政策,一般不正面沖突。醫務科、當事科室則據理力爭,可根據不同對象或和風細雨,或急風驟雨,必要時適度動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需要提醒的是,當事人到現場陳述或對證時,要加強保護,以防止過激行為和意外發生。


    七、防治結合,以防為主,寓教于“戰”,重點突出。


    對醫療糾紛或事故重在預防,重在提高醫務人員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自覺履行工作職責,模范執行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遵守職業道德等。醫療糾紛的處理過程,無疑是活生生、最好和最深刻的教育過程。比空講一千遍一萬遍好一億倍。為此,在處理糾紛時,我們規定相關科室負責人、相關人員和當事人必須全程參與。并有意安排各科骨干和重點人員(包括有培養前途的和易出事的兩種人)到處理糾紛現場,以使他們在參與全程處理中真正認識到發生糾紛后處理之難,花費精力之大,牽涉面之廣,影響之壞,從而接受刻骨銘心的教育,從中悟出預防之重要,管好科室之重要,安全醫療是福。同時可使骨干們增長知識和才干,經受鍛煉,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這些人員的參與也使醫療糾紛處理現場增加了院方的力量,更有利糾紛的處理。


    八、投醫療保險,可增加底氣,有最后的防線,心中不慌。


    醫院投保,可以增加抗風險能力,對處理糾紛也極為有利。因為有了這一道防線,可以增加談判者的底氣,即便談判失利,醫院的大部分損失還有人買單。不過,參與談判者誰也不會想當失敗者,誰也不想被別人說無能,誰都想把損失減到最小。因為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更多的是醫生和醫院的聲譽,還有談判者能力。


    九、兩點無奈,幾多心酸,說與相關人聽。


    無奈之一,是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無原則介入。這有兩種情況:院方與對方正在談判中,形勢明顯對院方有利,或對方明顯沒有理,或根本就是胡鬧,眼見自己撈不到任何好處或所得與自己的獅子大開口相去甚遠,患方就會上訪或找上級主管部門;院方與對方在平等的基礎上自愿達成一項協議,患方事后卻后悔,又不肯與院方對簿公堂,患方就會上訪或找上級主管部門。主管部門領導開始一般還能堅持原則,但二次、三次后,態度就會起變化,怕煩,求太平……,使他們放棄原則,他們無原則的介入和干預,常常使患方氣焰囂張,院方無可奈何,雖于心不甘卻又不得不捧出嘩嘩的銀兩。


    無奈之二,公安部門不作為?;挤酱篝[醫院,堵我大門,砸我公物,傷我醫務人員,停尸病房甚至院長辦公室……,緊急報案,公安部門姍姍來遲,到場后常常借口樹立形象、維護群眾關系和保護弱勢群體而袖手旁觀,還要院方理解患方無法無天的行為和公安部門的不作為。


    嗚呼,你現在一定可以理解為什么我們會一遍遍高唱《國際歌》來拯救我們自己,為什么用自我保護的方式來處理醫療糾紛!


    本文作者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科醫生

來源:醫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