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放寬準入門檻 高端民營醫院開始進軍遼寧
加入日期:2017/2/18 14:54:50  查看人數: 1091   作者:admin
 提要
 
 
  今天我們關注社會辦醫。
 
 
  通常在人們眼里,民營醫院都是些小打小鬧的小醫院、小門診、小診所,總讓人信不著。
 
 
  近幾年,遼寧省鼓勵社會資本創辦大型醫院,民營醫院正在補短板,改變規模小、水平低、服務差的形象。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作用很重要——簡政放權,社會辦醫審批變得容易還便捷了。
 
 
  今年,省里將床位在300張以上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權限下放各市。
 
 
  最新數據顯示,遼寧省1/4的多點執業醫師流向民營醫院。請看本報調查——
 
 
  引子
 
 
  74歲的沈陽市民趙久清家住渾南區,是一位退休工人,近來眼睛總感覺有點不得勁兒,有時看不清,還時不時隱隱作痛。
 
 
  在趙大爺這個“老沈陽”的記憶里,渾南地區沒有大醫院。最近聽說有個東北國際醫院,是民營的。去市里大醫院嫌遠,就到那兒看看吧。
 
 
  2月16日中午,在病房休息區,趙大爺告訴記者,“真沒有想到,在這里享受到了專家會診的待遇。”
 
 
  專家給趙大爺確診為青光眼,老人懸著的心放下了。
 
 
  “我還得和家人商量商量,下一步該咋辦。”
 
 
  “環境好,價格也不貴,專家隨時來……看來還得講究個競爭,競爭出質量啊。”趙大爺風趣地說。
 
 
  記者在省衛計委了解到,近兩年,遼寧省批準設置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79家,各地吸引社會辦醫超過77億元,規劃設置床位數已經超過1萬張。
 
 
  審批難時間長怎么辦
 
 
  為民營醫院審批松綁開綠燈
 
 
  300張床位以上審批權下放到各市
 
 
  通常,民營醫院給人的印象是小而零散,缺乏高精尖技術和人才,且大多是專科醫院。
 
 
  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如何幫民營醫院補上短板?
 
 
  省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代穎給出的答案是,打造品牌醫院,促進社會辦醫向高端發展。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遼寧省的民營醫療機構有2.3萬多家,民營醫院654家,社會辦醫總量在全國排第六位。
 
 
  雖然數量不少,但具備一定規模、上檔次、高水平的民營醫院仍是寥寥無幾。
 
 
  “放寬準入門檻,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松綁,尤其鼓勵社會資本辦大型醫院、個性化專科醫院、高端品牌醫院,引導社會資本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代穎說。
 
 
  技術新、環境好、服務優、價格低——這是社會辦醫的“高顏值”。
 
 
  記者了解到,剛開業1個多月的東北國際醫院,地處渾南,已經迎來了數千名患者。
 
 
  盡管日門診量在200人左右徘徊,與預期仍有差距,但醫院負責人郭斌對醫院前景充滿信心和期待。
 
 
  東北國際醫院是沈陽“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擁有3000張床位。“從立項到審批,再到沈陽市定點醫保醫院的確認,一系列審批環節,渠道很暢通。”郭斌說。
 
 
  以往,醫療機構審批程序繁瑣,有時一項審批要等幾個月。
 
 
  “眼下,為提高醫療機構審批效率,縮短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時間,該精簡的精簡,該下放的審批權全面下放。”代穎介紹說,今年,省里將床位在300張(中醫200張)以上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權限下放至市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為社會力量舉辦大型綜合性醫院減少審批環節。
 
 
  這個權力下放的力度,為社會辦醫解決了“跑斷腿、磨破嘴”等諸多棘手問題。
 
 
  考慮到部分社會力量擬舉辦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國家尚未出臺,省衛計委下發了《遼寧省腎病醫院基本標準(試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和《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標準(試行)》。此舉既解決了社會力量舉辦腎病醫院、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和醫學檢驗實驗室的門檻障礙,又規范了社會力量舉辦新興醫療機構的管理。
 
 
  老百姓不信任怎么辦
 
 
  政府出臺政策助人才流動
 
 
  公立醫院醫師到民營醫院出診
 
 
  民營醫院如何讓患者認可?
 
 
  一是信譽,二是技術,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名醫,也就是說高端人才。
 
 
  這是記者調查10多家民營醫院后得出的結論。
 
 
  目前,高端醫學人才90%以上集中在公立醫院,這個現實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民營醫院人才匱乏、捉襟見肘。
 
 
  因為缺少高端人才,沈陽一家大型民營醫院70%以上的高級職稱人員都是從各大醫院退休人員中“撿漏”來的,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者無法全天出診。
 
 
  “沒有人才的日子不好過,說白了,沒有名醫就沒有患者啊。”沈陽一家大型民營醫院的院長慨嘆。
 
 
  事實上,醫學高級人才的培養不可能短時間一蹴而就,政府做的就是要創造條件,讓民營醫院享受到人才流動的甜頭。
 
 
  記者調查了解到,以往公立醫院的醫生都是“單位人”,不能自由執業,大多聚集在公立大醫院,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基層醫院和民營醫院優質醫生短缺的現象。這讓個別民營醫院急功近利,“即時賺錢”的心態非常普遍。
 
 
  過去,民營醫院“請”公立醫院的專家,得偷摸干。現在,憑多點執業政策,公立大醫院的教授專家可以名正言順地走進民營醫院。
 
 
  “過去請專家,人家不敢來。眼下,大醫院的專家來醫院坐診成了常態。”一位門診負責人說。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遼寧省多點執業醫師1萬多人,其中,90%流向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引人注目的是,25.8%流向了民營醫院。
 
 
  代穎告訴記者,多點執業,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民營醫院缺少專家、教授的“短板”。
 
 
  據記者了解,一些高端民營醫院已經或準備進入遼寧省。
 
 
  沈陽積水潭醫院規劃投資10億元,床位600張,將引進北京積水潭醫院在骨科和燒傷科方面的優勢,今年10月開診。遼寧質子腫瘤醫院與美國瓦里安醫療系統公司合作,規劃投資25億元,床位1000張,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腫瘤治療技術和設備。遼寧權建腫瘤醫院規劃投資13億元,床位1000張,將運用傳統醫學理論,為腫瘤患者提供早期篩查、治療、康復及臨終關懷等專業的醫療服務。目前,這兩個項目都在進行中。
 
 
  放權后監管怎么辦“減法”“加法”一起做給人看病不能不講責任
 
 
  鼓勵引導社會辦醫,要做好“減法”,為社會辦醫松綁;又要做好“加法”,強化監管,不能放任自流。
 
 
  記者調查發現,對于目前規模膨脹的公立大醫院,遼寧省嚴格管控,重點控制床位的過快增長。按規定,省級綜合性醫院床位,原則上不予增加并適度壓縮,個別服務能力不強的綜合醫院將向專科醫院等轉型。
 
 
  調查顯示,沈陽市民營醫療機構數量和床位數量占全市總量的47%和17.6%。沈陽市規定,放寬民營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條件,在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前提下,取消對社會辦醫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和地點限制,并優先考慮并準予設置。同時明確,優先支持社會資本在沈陽地區的新開發區域和4個縣(市)等醫療資源匱乏地區辦醫療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有二級醫院轉型,興辦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特需、康復、護理、老年病、慢性病、精神衛生、醫療美容、中醫、民族醫等專科醫療機構。
 
 
  鼓勵社會辦醫,要做好“加減法”。
 
 
  何謂減法?對社會辦醫在準入門檻、審批程序、多點執業、醫保定點、享受稅收減免等方面開辟方便之門。
 
 
  何謂加法?加強對民營醫院的日常監管,引導其關注大眾健康,誠信、守信經營,不能放任自流,降低質量。
 
 
  許多被訪者認為,民營醫院首先要解決辦院理念問題,不能把醫療行為當成“生意”,搞“一錘子買賣”“賺錢后立馬走人”。
 
 
  沈陽市衛生工作者協會主任張秉義介紹說,強化監管,不但是對百姓健康負責,也是對社會辦醫的聲譽負責。
 
 
  沈陽現有一級民營醫院200多家,其中市直管二級以上民營醫院41家,日常監管采取量化打分的方式,監管內容包括:醫德、醫技、行風、超范圍執業、診療科目、收費標準等。
 
 
  對于達不到相應分數的民營醫院給予整改警告,問題嚴重、屢教不改的交給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