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取消藥品加成后,公立醫院活不成了!
公立醫院用實際行動表示,這純屬于胡說八道!托管醫院,開辦公司,忙的不亦樂乎,活的氣勢磅礴。
強勢托管,大醫院全面生吞中小醫院
據中青報報道,在一次高級別院長會議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表示,實施分級診療“假如病人數量大幅度下降,對我們非常致命。”但是,醫院已下了先手棋。西安交大一附院早早布局了30所基層托管醫院,這些醫院基本覆蓋了西安周邊的縣市,“這能保證我們將來有一定的患者資源。”
另以“廣州市慈善醫院”為例,這家醫院的資產是民政局的,而醫務人員是廣東省中醫院派的,日常經營管理由廣東省中醫院負責;而珠海市中醫院,一家地區三甲醫院,則把整個資產、人員完全交給廣東省中醫院托管。
以上僅僅是新近報道的案例,點開網絡搜索“醫院托管”,跳出的新聞滿眼都是,從2014年就有此類報道,近兩年愈發密集。這也難怪,自推廣醫聯體以來,一些三甲醫院積極參與“松散型醫聯體”的動力明顯不足,因為沒有明確的責任、權力和利益的分配,很難做好、做實。
對手越來越強,藥企陷入惡性競爭混戰
其實大醫院更傾向向全面控制合作的醫院,待到政策鼓勵成立“資產整合型醫聯體”后,托管醫院火了,而且越燒越旺。以前,大醫院對中小醫院的“虹吸”廣為詬??;現在,不吸人才、也不吸患者了,而是直接吞下對方!
怕是以后就沒有中小醫院了,都是大醫院的分店。合作伙伴越來越強,對藥企來說,好的一點是一旦進院,產品覆蓋率的縱深度有保障,銷量也不成問題。當然,硬幣的另一面,就是議價談判時,感覺不會很好。
和尚多廟少,而且廟都連鎖了。在完全的買方市場,或會產生惡性腐敗,或會產生惡性競爭,而當前降價的主旋律,符合醫院和政府的意愿,所以企業面臨更多的將是惡性競爭。要不忍痛從了對方,要不倉皇撤退。這一幕,想必也是政策制定時能夠預判到的。
醫院辦醫藥公司、收購會所
僅議價的一招,就能基本彌補掉取消的加成,何況醫院還有其他的營生。
如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5年向國家衛計委申請成立一家公司,2016年得到批準。這家新公司主要負責醫院科研成果的轉化,期待在藥品零加成以后,公司將給醫院“做點補貼”。
“這家公司還收購了一家月子會所,收了醫院里所有的公車,你可以對外運營,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服務?!逼湓洪L施秉銀說。
另如賽柏藍較早前的報道,一些公立醫院還從事著入股、開辦醫藥公司;自營院外藥房;和藥企合作成立院外藥房等業務。一點也看不出活不下去的征兆,反倒是強勢的越來越磅礴了。
至少,壓碾藥企、藥商的力度,從裝甲車變成了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