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強推家庭醫生服務,基層信息化市場需求爆發
加入日期:2017/5/8 14:18:01 查看人數: 801 作者:admin
5月4日,《關于做實做好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通過國家衛計委基層衛生司官網發布,為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帶來了不小的推動力量。那么《通知》中究竟有哪些值得行業同仁關注的信號呢?中國數字醫療網整理如下:
《通知》明確指出:
1、2017年,以省(區、市)為單位要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簽約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30%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實現全部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2、各地要根據服務能力和需求,合理設定包含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在內的基礎性簽約服務包,內容應當包括: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優先預約就診、轉診綠色通道、慢性病長處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預防接種、重點疾病健康管理以及兒童、老年人、孕產婦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服務,滿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務需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設計針對不同人群多層次、多類型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包,包括健康評估、康復指導、家庭病床服務、家庭護理、遠程健康監測以及特定人群和特殊疾病健康管理等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3、要積極推進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養,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進行轉崗培訓,實行全科醫生雙注冊制度等措施,有效擴充全科醫生隊伍。要加強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醫聯體內的大醫院要定期派專家下基層,通過駐點服務、會診、帶教等方式,幫助基層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鼓勵專科醫生加入簽約服務團隊,為家庭醫生提供技術支持。
4、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激勵機,將簽約人群服務利用情況以及服務數量、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等考核結果與團隊成員的收入掛鉤,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酬。要拓寬家庭醫生職業發展路徑,在編制、人員聘用、在職培訓、評獎推優等方面重點向承擔簽約服務工作的人員傾斜。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高、中級崗位的比例,將簽約服務評價考核結果作為晉升的重要因素。對成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以適當形式予以表彰、表揚和宣傳。
5、要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條件,配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必需設備。要賦予家庭醫生團隊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約掛號、預留床位等資源。適當放寬基層用藥目錄,尤其是常見慢性病用藥,要與上級醫院有效對接,對于簽約的慢性病患者,要賦予家庭醫生開具長處方權利,酌情延長單次配藥量。鼓勵各地大力發展區域影像、心電、檢驗、病理、消毒供應等共享中心,提升基層輔助診斷能力。
6、要充分發揮醫保基金的支撐作用,給予簽約居民提高報銷比例、連續計算起付線等優惠措施,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統籌按人頭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結余資金可部分用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獎勵。
7、要建立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的服務互動平臺,通過開通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微博、視頻訪視等手段,方便患者在線預約、在線咨詢、健康管理、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在線支付等,增進醫患互動,密切醫患聯系。要建立家庭醫生與上級醫院的支持互動平臺,通過遠程會診、在線咨詢、預約轉診等,實現家庭醫生及時獲得上級專家的技術支持。要建立家庭醫生服務管理平臺,通過實時監測統計家庭醫生服務的工作數量和管控服務質量,促進精細化管理,及時有效調配家庭醫生服務資源。
8、2017年第三季度,國家衛生計生委將聯合有關部門組織對地方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開展一次督導檢查活動。各地要培育和挖掘典型經驗,2017年每個省(區、市)均要樹立1-2個典型地區,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各地要加強對簽約服務的統計監測工作,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關指標納入醫改監測范圍,明確相關統計口徑,動態掌握轄區簽約服務的總體進展。要指導基層做好簽約服務的數據報送工作,按時保質上報數據。
9、尚未制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文件的省(區、市)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確保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省級文件制訂工作。已經出臺省級文件的地區,要督促指導地市、縣(市、區)盡快制訂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具體實施方案,細化簽約服務相關操作措施,健全簽約服務管理規范,明確目標、責任和工作進度。
從以上《通知》的九大要點內容中,不難嗅到數字化、智能化軟硬件設施在基層醫療市場的機會,加之我國基層醫療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政策的催化,我中基層市場的角逐與爭奪戰想必會更加激烈。
附全文:
關于做實做好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醫改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醫改辦: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醫改辦等7部門《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國醫改辦發〔2016〕1號)有關精神,現就做實做好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通知如下。
一、合理確定工作目標任務
2017年,以省(區、市)為單位要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簽約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30%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實現全部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各地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確定本地區簽約服務年度任務目標,不得盲目追求簽約率,不得采取搞運動的方法,不得搞強迫命令。要確保簽約服務的質量和效果,注重居民的獲得感。
二、明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
家庭醫生團隊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基本醫療服務應當涵蓋常見病和多發病的中西醫診治、合理用藥、就醫路徑指導和轉診預約等。公共衛生服務要涵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規定的其他公共衛生服務。各地要根據服務能力和需求,合理設定包含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在內的基礎性簽約服務包。
內容應當包括: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優先預約就診、轉診綠色通道、慢性病長處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預防接種、重點疾病健康管理以及兒童、老年人、孕產婦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服務,滿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務需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設計針對不同人群多層次、多類型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包,包括健康評估、康復指導、家庭病床服務、家庭護理、遠程健康監測以及特定人群和特殊疾病健康管理等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設計中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強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能力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優先遴選業務能力強、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全科醫生、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組成家庭醫生團隊,在不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可遴選符合服務能力要求的鄉村醫生與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生組建服務團隊。要明確團隊各成員職責分工,加強團隊內成員合作,形成團隊合力。
各地要大力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以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要積極推進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養,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進行轉崗培訓,實行全科醫生雙注冊制度等措施,有效擴充全科醫生隊伍。要加強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醫聯體內的大醫院要定期派專家下基層,通過駐點服務、會診、帶教等方式,幫助基層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鼓勵專科醫生加入簽約服務團隊,為家庭醫生提供技術支持。
四、完善家庭醫生簽約的激勵機制
各地要研究制定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措施,協調相關部門探索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
要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激勵機制,將提供優質簽約服務、維護群眾健康的責任落實到家庭醫生個人和團隊,推廣標化工作量做法,將簽約人群服務利用情況以及服務數量、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等考核結果與團隊成員的收入掛鉤,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要拓寬家庭醫生職業發展路徑,在編制、人員聘用、在職培訓、評獎推優等方面重點向承擔簽約服務工作的人員傾斜。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高、中級崗位的比例,將簽約服務評價考核結果作為晉升的重要因素。對成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以適當形式予以表彰、表揚和宣傳。
五、完善吸引居民簽約的優惠措施
各地要協調相關部門,統籌各方資源,制定便民、惠民、利民的簽約服務措施,提高居民參與簽約服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要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條件,配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必需設備。
家庭醫生團隊應當主動拓展服務內容,優化簽約服務流程,完善服務模式,根據基層服務能力和需求,為簽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錯時服務、預約服務等,方便簽約居民就診。
要賦予家庭醫生團隊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約掛號、預留床位等資源。適當放寬基層用藥目錄,尤其是常見慢性病用藥,要與上級醫院有效對接,對于簽約的慢性病患者,要賦予家庭醫生開具長處方權利,酌情延長單次配藥量。鼓勵各地大力發展區域影像、心電、檢驗、病理、消毒供應等共享中心,提升基層輔助診斷能力。
六、落實和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支持政策
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改辦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和完善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政策保障措施。要合理確定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共同分擔。
要充分發揮醫保基金的支撐作用,給予簽約居民提高報銷比例、連續計算起付線等優惠措施,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統籌按人頭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結余資金可部分用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獎勵。
要拓寬籌資渠道,協調有關部門加大財政資金對簽約服務的支持力度,合理調整與簽約服務相關的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體現家庭醫生勞務價值。積極引導居民投資健康,探索商業健康保險支持簽約服務,發揮養老、殘聯、公益資金等社會資金的補充作用。
七、強化簽約服務信息化支撐
各地要借鑒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在信息化建設、軟件設計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強區域信息化平臺建設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促進信息互通共享。要建立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的服務互動平臺,通過開通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微博、視頻訪視等手段,方便患者在線預約、在線咨詢、健康管理、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在線支付等,增進醫患互動,密切醫患聯系。
要建立家庭醫生與上級醫院的支持互動平臺,通過遠程會診、在線咨詢、預約轉診等,實現家庭醫生及時獲得上級專家的技術支持。要建立家庭醫生服務管理平臺,通過實時監測統計家庭醫生服務的工作數量和管控服務質量,促進精細化管理,及時有效調配家庭醫生服務資源。
八、加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宣傳
各地要動員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村(居)委會搭建宣傳平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媒介,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政策與內容。
要從具體案例、就醫感受入手,清晰、生動地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便民、惠民、利民的好處,提高居民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知曉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緊密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主動加強簽約服務工作宣傳。
要把握宣傳口徑,將國家和地方規定的簽約服務政策措施作為宣傳重點,合理引導居民簽約預期。2017年5月19日為第七個“世界家庭醫生日”,各地要在“世界家庭醫生日”前后集中舉辦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九、強化督導與監測評價
各地要加強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督導檢查,對工作滯后的地區要進行督促指導,推動簽約服務工作均衡開展。2017年第三季度,國家衛生計生委將聯合有關部門組織對地方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開展一次督導檢查活動。各地要培育和挖掘典型經驗,2017年每個省(區、市)均要樹立1-2個典型地區,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各地要加強對簽約服務的統計監測工作,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關指標納入醫改監測范圍,明確相關統計口徑,動態掌握轄區簽約服務的總體進展。要指導基層做好簽約服務的數據報送工作,按時保質上報數據。
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提高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認識,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轉變醫學服務模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舉措,統籌謀劃。
各級衛生計生委和醫改辦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要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與醫聯體建設、基層衛生綜合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健康扶貧等工作緊密銜接,扎實推進。尚未制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文件的省(區、市)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確保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省級文件制訂工作。已經出臺省級文件的地區,要督促指導地市、縣(市、區)盡快制訂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具體實施方案,細化簽約服務相關操作措施,健全簽約服務管理規范,明確目標、責任和工作進度。
請各省(區、市)衛生計生委分別于2017年5月、7月、9月、11月底,將本地區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報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