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醫械大洗牌 售后為關鍵?
加入日期:2017/8/21 13:49:32  查看人數: 1038   作者:admin
近三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面臨大洗牌。多家醫院開始試點按病種付費,醫用耗材持續降價,幾乎每個省都有醫院被托管,每個省都有醫院在壓縮供應商數量。現在,醫院不僅在降藥占比,還在降低耗材比。影響更大的是醫用耗材的二票制——商業配送集中度的提高、營改增和金稅三期會導致80%以上的中小型醫用耗材和企業面臨轉型或直接被淘汰出局。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和政策影響,醫療器械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筆者以為,答案或在醫療器械的售后維修服務上。
 
  加碼售后為醫院分憂
 
  2005年以后,基于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成交價持續走低。為改變這一狀況,以GE、西門子、飛利浦為代表的國外知名大型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敏銳地捕捉到由于核心技術,握有零配件供應的廠家在醫療設備售后維修中掌握主動權。另一方面,醫院設備科由于受制于人手不足,經費不足,編制不足,待遇偏低,技術力量薄弱,已在醫療設備維修市場逐漸邊緣化。
 
  畢竟花上千萬元購入的CT、MRI不可能就此閑置,于是國外知名大型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的維修工程師隊伍越來越龐大,售后維修成為其利潤的主要來源。
 
  據估算,目前中國醫療器械售后維修市場的容量為1000億,70%的市場份額被生產廠家所占據特別是大型醫療設備,其他30%的市場份額被醫院設備科和第三方醫療器械維修公司所占據。
 
   “重采購,輕預防,輕維修”是中國醫療器械售后維修市場的顯著特點。醫院受等級評審工作繁雜、設備科人力不足、大型設備維保昂貴等問題的困擾,同時醫療設備安全檢測不徹底。設備帶病運行、效果失真會導致出現17%醫療事故。
 
  在國內大多數三甲醫院,設備科的工作人員數量一般在10人左右,小到電腦、打印機的維修,大到四維B超、CT、直線加速器,數字胃腸機等高價格的復雜儀器出故障的報修以及售后的聯系,都由設備科負責。以一個設備資產5億元左右的醫院計算,平均每個設備科人員管理的設備規模超過5000萬元,設備數量超過1000臺。
 
  人手不足,經費有限,技術薄弱,時間和效益(修好同一故障,專業公司的配件和工具都齊備,只需三天,而醫院設備科從采購配件到工具定制等一系列過程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情況下,醫院80%的錢只能投入到20%高端,大型醫療設備的維保上,而剩下80%的醫療設備就基本上得不到保養和維護,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特別是在中小型醫院,醫療設備長時間得不到保養,就會增加患者的手術風險,會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
 
  針對類似情況,歐美等發達國家地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采用多種方式、渠道進行醫療設備的售后服務管理。據了解,美國有50%的醫院交付給第三方醫療器械維修服務公司整體托管。這一措施給醫院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管理效能明顯提高,醫療設備使用壽命延長,效率也提升了。醫院可以“輕裝上陣”,專注于醫療事業,而不需要為這些瑣事而“分心”。大量的醫療設備維護專業人員在醫院提供專業服務,他們每天給醫院機器做保養、維護、檢測,最大限度保障醫療設備運行良好。
 
  第三方維修分食市場
 
  近年在CT,MRI大型設備領域國產品牌開始發力,不僅有萬東、東軟等老牌廠家,還涌現出蘇州郎潤、上海聯影等新生力量,再加上如康達醫療攜手日立形成戰略聯盟體一起發力CT,MRI領域等嘗試。國外大型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同時其占據的醫療設備維修市場也隨著在流失。在這種情況下,國產品牌也快速崛起,如蘇州朗潤和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健康力醫療就形成戰略聯盟體,一起開拓市場。
 
  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也隨之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國家食藥監總局去年出臺的《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下稱“18號令”),就通過嚴格質量查驗管理要求、加強維護維修管理、完善在用醫療器械轉讓和捐贈管理以及強化分類監管和信用監管等,督促醫療器械使用單位建立并執行覆蓋質量管理全過程的醫療器械使用管理制度。18號令的出臺進一步豐富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配套規章體系,對加強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保障用械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在筆者看來,18號令的出臺不僅完善了醫療器械轉讓和捐贈管理以及強化分類監管和信用監管,更是從產業的頂層設計上打破壟斷。《辦法》明確了第三方售后服務公司承擔醫院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的合法地位,讓市場有更加充分的競爭,實現讓利于民。
 
  目前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本身就是醫療設備的代理商同時又獲得廠家授權的維修資格;第二類專門做醫療設備維修的公司;第三類則是做醫院醫療設備整體維修托管服務的公司,筆者認為這類公司實質上是做的維修產業平臺,以產業平臺的身份整合專業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醫院、廠家、第三方,完成備件渠道的整合,打通維修產業的各個關節,形成復雜的,運營閉環式的服務模式。
 
  在筆者看來,第三方醫院設備資產整體托管方案會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原因有三。
 
  一是因為以前醫院要與每個大型設備的維修商分別簽訂維修合同,加起來管理成本非常高。而整體托管至少可為醫院降低10%的設備管理成本。二是因為在設備的購買、維修市場上,單個的醫院始終是獨立的主體,無法享受到“規模化”的價格優惠,整體托管最大的優勢在于,筆者認為除了對于設備的維修保養可以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外,由于擁有了多家醫院的資源,提供托管服務的公司可以在設備的采購環節擁有更多的談判權,從而爭取到更低的采購價格。三是整體托管服務的公司改變了以前醫院和第三方維修公司的價格的博弈的局面,第三方醫院設備資產整體托管方案使醫院和托管方有共同的目標:維護好醫療設備的日常運轉并把故障率降下來,延長醫療設備的使用壽命,從而提高效率。
 
  醫院設備資產整體托管方案其實是對醫院醫療設備資產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效率化、專業化管理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涉及設備保養維修、醫院設備選型、設備應用培訓、新項目開展、設備更新換代、設備租賃等多業務的整體解決方案。筆者王強認為其根本內核是通過減輕醫院在設備資產管理方面的壓力,以釋放醫院在醫療服務方面運營效率。這就要求服務提供方具備技術儲備、人力資源、網點分布、資本籌集、備件渠道、互聯網技術等能力。
 
  云售后服務開啟
 
  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以后做大型放射影像的企業紛紛推出影像云,醫療器械的維修也有云售后服務平臺。
 
  如前文提及的康達醫療就開發了一套基于物聯網的覆蓋產品生命周期的追溯系統。按照設想,未來生產的每一臺整機都是物聯網的一個節點,公司可以對每個節點上的設備,乃至設備上的每個零部件在進行監控,監控醫療設備的運行情況,如監測到CT的球管已曝光15萬次,工程師提前對CT球管進行一次檢查和定期養護,更新老化配件,重新給球管核心部件管芯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由此來延長球管的使用壽命,由此實現遠程售后服務,也為設備的監控監管提供了技術保障。
 
  無獨有偶,GE醫療日前在上海舉行第77屆CMEF展會上也推出了基于“云”平臺的醫療設備管理應用——“資產云管家”。據悉,GE資產云管家可把GE相應維修、派工流程和醫院本身需要管理的體系相結合,優化這樣的管理平臺。通過智慧型優化數據在財務、運營、臨床方面的分析,幫助醫院更優化設備配備以及設備維護。幫助醫生,幫助醫院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開啟售后服務“云售后服務”時代已經到來,如何履行新使命,各位準備好了嗎?
 
  >>>相關
 
  第三方醫院設備資產整體托管方案四個步驟
 
  第一步:托管方對所有的醫療設備都建立電子檔案,即所有的信息都會放在電子系統里,不會丟失。
 
  第二步:整個系統對管理過程進行全跟蹤記錄,這套系統還有手機APP,配合手機app后使用便捷,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讓全院所有設備數據有據可循,設備保養維修能做到全程跟蹤、通過系統的工作提醒及周期性信息預警,能更好的監控所有設備使用狀態。
 
  第三步:加強醫院醫療設備的安全管理,資產管理軟件可以做到每臺醫療設備每年保養時間就自動生成,系統提前十天告訴駐點工程師,工程師定期要給醫院的醫療設備做保養、維護、檢測,最大限度保障這一臺設備運行良好。同時在維修、保養、巡檢、計量、質控、效益分析上,形成一套嚴格的制度和體系,能夠充分保障醫院醫療設備日常運營。
 
  第四步:加強醫院內部與外部培訓相結合,托管機構可請到三甲醫院如301醫院的工程師到醫院培訓,還客組織醫院工程師定期到上海進行培訓。達到用專業的應用培訓,提高設備使用效率,更好的提高醫院診療水平。
 
   “省事、省時、省心、省錢”是實施醫院醫療設備資產整體托管方案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