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蘇溫暖外貿 醫械出口增勢良好
加入日期:2017/10/23 14:42:25 查看人數: 643 作者:admin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第122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稱“廣交會”)于10月15日正式拉開帷幕。
“本屆廣交會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約2.5萬家企業的超過16萬種商品,其中品牌企業超過2000家。”10月14日,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攜帶最新產品參展,部分企業的產品更新率達到80%,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產品成為新的潮流。
采購商數量增長
《醫藥經濟報》記者從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本屆展會總體展覽格局保持不變,展覽規模穩定,總面積為118.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60466個,境內外參展企業超過25049家。展會分三期舉辦,其中醫藥及醫療保健類將于第三期開展,時間為10月31日-11月4日。
本屆廣交會出口展按16大類商品設置51個展區,展位總數59483個,參展企業24429家;在第一、三期設立進口展區,共設6個產品區,展位總數983個,共有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620家企業參展。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出現向好跡象,市場信心逐步改善,全球貿易有所恢復。我國外貿扭轉過去兩年連續下滑的勢頭,回穩向好趨勢進一步鞏固。這些利好因素對本屆廣交會的采購商與會態勢形成了強有力支撐。”徐兵表示。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第122屆廣交會將有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采購商到會,與會采購商人數與第120屆廣交會相比將實現同比穩定增長。
然而,本屆廣交會采購商與會也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一是國際市場仍存在不穩定、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經濟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政治經濟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二是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全球產業結構正在經歷一輪深刻調整,我國外貿出口受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和新興經濟體中低端制造業崛起的雙重擠壓。
外貿形勢向好
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經濟溫和增長,國內經濟穩中有進,推動我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向好。
海關總署10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29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出口11.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4%;進口9.13萬億元,同比增長22.3%。
“總的來看,三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環比均明顯增長,表明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向好的發展態勢得到延續。對于第四季度,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并存。”據海關總署綜合判斷,我國外貿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不發生大的風險事件的情況下,預計四季度進出口總值將繼續增加,今年全年外貿進出口有望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醫療儀器增長10.8%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海關最新統計數據,前三季度,部分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和裝備制造產品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勢,比如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10.8%,表明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漸增強,國際競爭新優勢逐漸顯現。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全面回升,改變了去年同期低迷走勢。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額為196.5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02.08億美元,同比增長3.15%,較2016年同期上升10.95個百分點,結束了2016年的下跌態勢;進口額94.5億美元,同比增長5.34%,較去年同期下降4.53%,進口勢頭減緩。
上半年我國共向221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醫療器械。從單一市場來看,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是我主要出口市場。從具體產品看,出口額過億美元的產品依然集中在按摩器具、醫用導管、藥棉、眼鏡、醫用敷料、醫用無紡布物服裝、鋼鐵制衛生器具、X光檢查造影劑、不銹鋼制品、診療外科儀器和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和中低端診斷治療器械上。
“企業應積極應對世界經濟貿易格局的新變化,調整市場結構,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專家建議,一是積極開拓多元國際市場,深度開發歐美日等傳統市場,提升新興市場比重;二是積極并購海外營銷網絡,在境外科技資源密集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吸納海外高科技人才,多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此外,也應抓好重點品牌建設,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推動外貿發展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