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狗年迎“旺市”?恐怕多半要落空了!
加入日期:2018/2/23 9:16:33 查看人數: 972 作者:admin
醫藥網2月23日訊 中藥材狗年迎“旺市”的預期,恐怕多半要落空!業界預期的漲價高潮,或許要滯后兩年左右才到來。
周期論:今年是中藥材旺市
中藥材界有一個默認的說法,即藥市周期有“五年一小漲,十年一大漲”。
2012年以來,中藥材價格一直處于低位。2016年開始,部分中藥材價格回暖,正是順應了中藥材的發展周期。 而回溯1988年以來,藥市歷經的三輪漲價周期,距今剛好30年。
而回顧近三年的藥材價格走勢,自2015年的高漲到去年9月份,經歷了登頂、下滑、企穩三個階段。李誠在“中藥材價格變動的十大原因”的文章中指出,中周期三五年,大周期十年左右。
三五年周期主要是行業內部因素,特別是中藥材生產供應周期影響。決定大周期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宏觀的,經濟,資源,貨幣,勞動力,技術,政策等。
單從資源一方面講,一些數據能很好的佐證漲價周期的說法。
雖然我國野生藥材資源豐富,但亂采濫獵情況十分嚴重。有些藥材經過長期的無序采挖,野生資源在不斷萎縮,其價格也因產量銳減而不斷攀升。“藥材說”的一張統計表能很好的說明這一情況。
![](http://www.pharmnet.com.cn/image/upload/images/20180223084228.jpg)
此外,多數人認為,中藥材價格上漲,與需求支撐、天氣因素、種植戶減重減產有關。同時,一些品種價格上漲也可能與人為的壓貨炒作有關。
專業人士認為,中藥材的價格上漲,與中藥材產業整體周期、國家的政策扶持、嚴控中藥材的質量等有直接的關系。
中藥材“旺”市恐落空
然而,一盆冷水令人猝不及防。
據上證報2月22日報道,從多家藥企及藥材生產商了解到,主要受整體產能過剩的影響,狗年的中藥材“旺”市恐落空,甚至還可能存在下跌風險。中藥材“十年一大漲”的周期將遲到兩年左右。
上證報在報道中指出,近兩年,各地都在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藥農也對部分品種進行了擴種,從而導致部分藥材產能過剩,面臨跌價。有中醫藥行業專家向表示,藥農不合理、不科學擴種的問題比較普遍,亟待主管部門、專業機構、行業專家進行指導。
同時,中藥材種植也有“靠天吃飯”的特點,天氣因素成為影響今年中藥材價格的最大變量。上證報采訪獲悉,今年有較大概率會出現南澇北旱,部分中藥材可能減產,但這有利于消化庫存、對沖過剩產能。
仍有中藥材有小幅上漲
在此大環境系,是不是所有的中藥材都不會有狗年旺市?答案是不一定。
上證報在報道中援引藥材生產商的說法稱,近兩年來,滋補類及藥食同源類藥材的用量逐年提升,背后最大的驅動力是消費結構及消費理念的改變。
阿里健康發布的《2017年度健康消費報告》顯示,以90后為主的30歲以下人群已成為健康消費的主力軍,養生保健意識增強直接刺激了大健康類產品的消費,進而拉動上游的藥材銷量。如人參、三七等藥食同源品種,可基本保持每年30%的銷售增幅。
而隨著人們消費升級觀念的轉變,不難推測,滋補類及藥食同源類藥材可能迎來小幅上漲。
藥食同源產業化的趨勢也不容小覷。
此外,上證報指出,名貴中藥材的漲價則主要是“物以稀為貴”。如天然牛黃、鹿茸等名貴藥材資源稀缺,本身產量較少,市場需求較大,價格自然不斷攀高。
以天然牛黃為例,2012年每公斤價格為16萬元,目前已上漲至28萬至33萬元。業內人士指出,因為牛黃解毒丸、安宮牛黃丸、片仔癀等中成藥銷量增加,天然牛黃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長,估計后市行情將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