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一周年 醫患共同受益
加入日期:2018/4/14 13:39:03  查看人數: 851   作者:admin
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一年來,通過取消藥品加成和設立醫事服務費及規范醫療服務項目,消除了醫療機構以藥補醫的逐利機制,為加強公益性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也穩步推進,大醫院長期人滿為患的情況得到初步緩解,群眾就醫體驗顯著提升——
 
  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已整整一年。自去年4月8日起,3700多家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陽光采購,開展首批醫療服務價格規范調整。截至目前,北京市解決以藥養醫問題取得了哪些突破?告別以藥補醫后,分級診療成效如何?記者就此展開調研采訪。
 
  醫療機構收入含金量提高
 
  在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中,藥價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北京市醫改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和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實現了699種藥品在社區零差率銷售。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的監測表明,醫事服務費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醫療機構收入在保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含金量提高,改善了對成本的補償作用。
 
  以前,以藥補醫機制是我國對公立醫療機構的一項經濟補償機制,主要是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實行15%的藥品加成政策,即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銷售價是在實際購進價基礎上,增加了15%的藥品加成費用,用于補償醫療機構運行成本。
 
  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建立了醫療機構新的補償機制。通過取消藥品加成和設立醫事服務費及規范醫療服務項目,消除了醫療機構追求藥品收入的逐利機制,為加強公益性奠定了良好基礎,建立了醫療機構新的補償機制。此次改革將公立醫療機構的經濟補償由服務收費、政府補助和藥品加成收入3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
 
  據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雷海潮介紹,北京市去年共節約醫藥費用67億元。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也得到了改善,醫保患者負擔平穩,困難群眾得到有效救助,婦幼等部分短板專業得到發展支撐。
 
  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藥事服務是醫療服務的重要內容。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措施逐步推進,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成為一大課題。據了解,通過實施藥品陽光采購,北京市藥品價格整體下降8%,實現醫藥費用穩中有降。與此同時,CT、核磁等一些大型檢查費用也有所降低。
 
  目前,各地結合醫學模式轉變,推進藥學服務從“以藥品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從“以保障藥品供應為中心”轉變為“在保障藥品供應的基礎上,以重點加強藥學專業技術服務、參與臨床用藥為中心”。
 
   “改革后,更強調促進合理用藥,我們在藥劑科工作的收入可比以前少多了。”北京市海淀醫院藥劑科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各家醫院都在降低藥占比。與此同時,藥事服務水平相對而言有所提高,希望藥師的工資水平也能跟著漲一漲。
 
  社區就醫用藥需求增加
 
  北京市通過醫事服務費的差異化分級設置,引導患者就醫下沉。比如,三級醫院就診,最低的醫事服務費是50元,二級醫院是30元,但是在社區醫院只收20元。經醫保報銷以后,個人在社區就醫承擔的費用只有1元,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這1元還可以減免,相當于零門檻。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分級診療格局的實現。
 
  針對社區醫院藥不全、種類少的問題,不少醫療機構探索新的解決途徑。比如,海淀區域藥品供應鏈平臺建設初見成效,“虛擬藥房”已在雙榆樹等7家社區衛生機構試運行,居民在社區就能拿到三級醫院的藥。
 
  記者了解到,海淀區域藥品供應鏈平臺承擔了海淀區醫聯體三級醫院和基層機構藥品目錄對接任務,為落實分級診療提供支撐。居民不用為了開藥再去大醫院排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用增加藥房面積、訂藥數量,“虛擬藥房”給實體藥房配備了智能化庫存管理系統,不用人工盤點,就可以掌握藥品庫存情況,選擇“一鍵下單”,即可智能補庫。
 
  雖然社區醫療機構可以采購與大醫院一樣的藥品,但并不是所有藥都能開。對此,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解釋,并非所有用藥都可以在社區解決,因為用藥首要原則是保證安全。
 
  此次北京市醫改中,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初顯。據統計,三級、二級醫院門急診量分別減少12%和2%,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7%。副主任、主任醫師門急診人次分別減少8.6%和23%,患者選擇專家看病更加理性,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
 
  專家分析,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情況得到初步緩解。這使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能更好地服務于危重急難患者,患者與專家之間的溝通交流時間得到延長。據統計,2017年,北京市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患者共計16.9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6.3%,其中醫聯體內上轉患者13.6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加2.6%,下轉患者3.3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加10.3%;下級醫院醫師到大醫院進修約3700人,派出專家約2.3萬人次。
 
  醫療服務改善更加便民
 
  在家門口的社區醫療機構拍張X光片,就有大醫院的專家幫忙看片子、出報告。這樣省時省力的便民措施,已經在北京市朝陽區7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實現。
 
  北京朝陽醫院成立了遠程影像診斷中心,開始為北京朝陽醫院醫療聯盟內7個社區服務中心出具放射診斷報告。遠程影像診斷中心成立后,患者如果有拍片子的需要,只需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號、拍片,北京朝陽醫院放射科醫師將通過互聯網為患者完成遠程閱片并出具放射診斷報告。
 
  對分級診療和醫療資源下沉帶來的影響,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隨著緊密型醫聯體進一步推進,將有越來越多常見病、多發病患者被分流,同時,真正的疑難危重患者將更容易在大醫院得到診治。
 
  自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全面啟動后,北京市昌平區社區基層醫院就診人數顯著上升,二三級醫院就診人數也有所減少,城鄉居民享受到更多就醫便利。在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漆園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醫生王建強為村民做診療,忙得不亦樂乎。自打漆園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后,每天都有30多位村民前來就診,其中很多是患風濕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
 
  去年5月份,北京市昌平區改變原有單一中心的醫聯體框架,分片區建設了4個區域醫聯體,每個區域建立一個一對一緊密型醫聯體,確保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漆園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便是北部醫聯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與牽頭醫院昌平區醫院及其他醫聯體成員單位完成對接后,轄區村民可以通過分級診療體系就醫,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診格局,村民需求得到極大滿足。
 
  此外,北京全市十六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后結算”服務方式。如今,二三級醫院改進了預約就診服務,預約時間更加精確,醫療機構的門診和住院環境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