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承接高端醫療機構 助力醫藥產業轉型升級
加入日期:2018/4/24 13:17:52 查看人數: 1003 作者:admin
《綱要》提到,在醫療健康機構方面,雄安新區將重點承接高端醫療機構在雄安新區設立分院和研究中心,加強與國內知名醫學研究機構合作;在產業方面,明確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是重點,率先發展腦科學、細胞治療、基因工程、分子育種、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培育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加強重大疾病新藥創制。
4月2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肖金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雄安新區明確規劃了發展方向,產業升級發展路徑明確。“《綱要》與此前已經開展的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等有一脈相承之處,對包括教育、醫療在內的社會公共服務等非首都功能進行疏解,與此同時也將促進高端產業發展?!?
重點承接高端醫療機構
在醫療健康機構方面,雄安新區將重點承接高端醫療機構在雄安新區設立分院和研究中心,加強與國內知名醫學研究機構合作;同時,也要在雄安高標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
其中包括引進京津及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建設集臨床服務、醫療教育、醫學科研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的醫療綜合體;加快應急救援、全科、兒科、婦產科等領域建設,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區域衛生應急體系和專科醫院;全面打造15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達標率100%;加快新區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智能醫療,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中心,構建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事實上,相關優質醫療資源對接已經在陸續布局中。早在2017年4月1日,國家宣布建立雄安新區后不久,2017年5月12-13日,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帶隊到雄安新區調研衛生與健康規劃建設工作。侯巖指出,雄安新區是北京非首都醫療衛生功能外遷的重要承載地,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全力給予支持,并將做好委屬(管)醫院的組織和協調工作,支持在雄安新區設立分院。要按照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規劃要求,推動“一院一市”合作盡快落地。
按照政策指引,未來很多地處北京的三甲醫院,都要在雄安新區建立分院,甚至將醫院整個搬遷到雄安新區。例如,北京301醫院,已經在安新縣附近的白洋淀啟動了占地1500畝養老和康復醫療的項目。
2017年6月5日,北京中醫醫院院長與容城縣人民醫院簽署技術合作協議,成為北京與雄安新區第一家技術合作醫院。根據協議,北京中醫醫院專家將定期、不定期到容城縣人民醫院坐診、義診、查房、講座和組織培訓。免費吸納容城縣人民醫院進修人員參與北京中醫醫院相關課題研究。同時,建立雙向轉診機制,為容城縣人民醫院疑難轉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
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衛生計生監督所,3所衛生機構也相繼開始為雄安新區相關機構提供對口支持。雙方共同加快社會保險跨區域轉移對接,積極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以及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完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
除此之外,醫療集團也在積極布局雄安的醫療大健康。就在雄安新區建立的第二日,2017年4月2日晚間,中信醫療方面公開信息顯示:3月31日下午,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與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在醫療及大健康領域開展全面合作、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在張家口市全面合作開展醫療第三方服務的新模式。
4月23日,有業內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雄安新區的作用之一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可以從全國戰略的背景下,為大醫院的疏解提供新方略。雄安新區的醫療發展,可以為全國大型醫院的建設和轉移提供范本。
帶動醫藥產業發展
《綱要》明確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是重點,率先發展腦科學、細胞治療、基因工程、分子育種、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培育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加強重大疾病新藥創制。
同時《綱要》中還指出,在高技術產業方面,重點承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節能環保、高端新材料等領域的央企以及創新型民營企業、高成長性科技企業。
對于雄安新區的規劃,多家醫療醫藥上市藥企負責人表示,這將利于醫藥產業升級發展。貝瑞基因創始人周代星認為,這對基因行業發展是重大利好。“基本上與我們理想中的產業園區及其發展方向吻合?!?
肖金成認為,《綱要》與此前已經開展的京津冀醫療一體化等有一脈相承的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四類非首都功能將被疏解,包括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等?!靶郯残聟^的建設以高科技、環保產業等為主,將助力產業的轉型升級。”
2017年4月,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北京是高端產業、創新型要素和資源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需要科技成果的轉化空間。”
作為傳統醫藥大省的河北,在《綱要》發布之前,就已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前布局。
2015年末,北京市經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廳簽訂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北京首個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式落戶滄州渤海新區。2016年末,河北滄州市正式出臺《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根據該《意見》,到2020年,該市醫藥企業總數將達400家,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1000億元,成為京津冀醫藥產業區域合作示范區。
不止藥品,醫療器械也被河北省納入全省發展的重點扶持計劃。
2016年9月,河北省工信廳出臺《加快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將對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的藥品、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重大醫療器械創新產品首次產業化的,按照有關項目管理程序納入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持計劃,可按設備購置等固定資產投入額度的20%給予資金補助,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