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411家公立醫院沒了
加入日期:2018/6/14 10:57:56  查看人數: 1026   作者:admin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數據顯示,民營醫院的數量,依然超過公立醫院,兩者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411家公立醫院“消失”了
 
  《公報》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年底,我國公立醫院數量為12297家。這與2016年年底我國公立醫院數量為12708家對比,可以發現,2017年共有411家公立醫院“消失”了。
 
  據了解,中國的公立醫院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企事業單位的職工醫院;另一類是地方政府的公立醫院。那些消失的公立醫院,其實大多是通過并購等方式變成了民營醫院。
 
  事實上,近年來公立醫院確實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1、來自取消藥品加成的壓力
 
  湖南省湘雅醫院院長孫虹此前在一論壇上表示,湘雅醫院于2016年1月1日零點起正式啟動藥品零加成試點,運轉一年后,醫院虧損2個多億。
 
  2017年6月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長蘭平在“省市校共建10周年”活動上表示,醫院年收入15億元,在取消藥品加成后,即便算上加強醫院管理所節省的成本,一年的缺口仍大約為8000萬元。
 
  2、來自限制發展的壓力
 
  早在2014年6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該通知提出“四嚴”:嚴控公立醫院床位審批,嚴控公立醫院建設標準,嚴控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從嚴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備,嚴禁舉債建設和豪華裝修,對超出規模標準的要逐步壓縮床位。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10%。
 
  至此,公立醫院,尤其是大醫院,很難繼續依靠擴張規模以增加業務量,來進行更大發展。
 
  3、來自人員流動的壓力
 
  近年來,在社會辦醫、醫生集團、互聯網醫療的不斷沖擊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流動性越來越大。
 
  隨著政策的持續放開,以及一些探索者經驗的積累和示范效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醫院骨干醫生開始走向市場。
 
  以上海為例,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創始人宋冬雷教授,英華兒童骨科醫生集團創始人趙黎教授,壹博醫生集團創始人孫成彥教授,泓心醫生集團創始人于泓教授等醫生均來自大三甲醫院,選擇了在壯年辭職加入社會辦醫大潮。
 
  4、來自民營醫院的壓力
 
  都說得醫生者得天下。近年來,大量醫生離開體制加盟民營醫院,民營醫院數量增長超過公立醫院,公立醫院患者流量受民營醫院影響而下降,這些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事實。
 
  此前,據看醫界報道,在某論壇上,上海一位知名三甲醫院領導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數據:上海有兩家民營眼科醫院,過去一年,上海公立醫院眼科的手術量下滑的非常厲害,甚至達30%-50%,特別是白內障。
 
  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民營醫院,已經是連續多年來的持續爆發了。
 
  長久以來,公立醫院數量要遠多于民營醫院。然而在2015年,這種局面被打破,民營醫院數量首次超過公立醫院。2015年年底民營醫院達到14518家。從2015--2017年,兩年間共增加了4241家民營醫院,平均每年增加2120.5家。
 
  據業內人士測算,民營醫院仍以每天開業大約6家的速度在增長,2018年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數量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若這一爆發趨勢繼續下去,中國醫療市場的格局也將再被改變,醫藥人也要面臨新的銷售終端,改變原有的銷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