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企業加速布局轉型 生物創新藥成投資重點
加入日期:2018/9/27 9:00:07 查看人數: 1026 作者:admin
隨著政策的變化,中藥企業加大了在生物制藥領域的投資和布局。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包括九芝堂、步長制藥、云南白藥、天士力等大型中藥企業都在布局生物創新藥領域。
“就像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醫藥行業的發展方向就是生物醫藥。”一位中藥企業董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藥企業最近日子不是太好過,所以一般會選擇往幾個方向轉:一是往大健康類,比如保健品、日化類轉型;二是轉型到高端的生物藥方向,脫離原來的基礎重新搭一個舞臺,這類難度會大些,但是做好了也更有意義。”
布局干細胞治療領域
干細胞近年來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全球范圍的廣泛關注,干細胞治療技術和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我國也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扶持,如2017年發改委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支持包括干細胞在內的細胞治療產品等領域的生物產業發展;同時,隨著《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等相關政策的發布,我國干細胞行業逐步有了行業規范。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企業大多停留在干細胞存儲和提供醫療美容服務上,干細胞用于人類疾病治療尚處于臨床研究階段。今年以來,包括九芝堂、天士力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干細胞治療領域。
據了解,九芝堂發起設立的雍和啟航基金投資了美國Stemedica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同時成立了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作為美國Stemedica公司干細胞技術的中國唯一承接方。目前九芝堂美科正在北京大興區建設符合美國和歐盟cGMP標準的同種異體干細胞生產場地,將用于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神經干細胞生產。此外,九芝堂介紹,九芝堂(美科)將與國內頂級醫院合作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計劃在美國Stemedica公司良好臨床試驗結果的基礎上,針對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疾病進行干細胞臨床研究,最終推動干細胞藥物早日在國內上市。
“創新驅動企業發展,中醫中藥的價值有待挖掘。九芝堂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入創新的因素。”九芝堂董事長李振國向記者表示,隨著政策的推動,干細胞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今年以來,另外一家涉足干細胞產業的上市公司為天士力。7月份,天士力公告稱,與干細胞研發公司Mesoblast Limited簽署《投資協議》、《產品開發商業化協議》等相關協議,天士力認購其2000萬美元的普通股,并引進其兩款分別處于FDA臨床III期及Ⅱ期試驗的干細胞產品(MPC-150-IM,用于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 MPC-25-IC,用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根據相關協議,天士力將有償獲得合作干細胞產品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的獨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與國外研發企業合作,有助于國內企業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研發實力嫁接到國內,實現彎道超車。
生物醫藥成投資熱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藥行業,除了九芝堂、天士力之外,包括步長制藥等在內的上市公司也在向生物制藥領域布局和轉型。
步長制藥對外界發布《生物制藥戰略規》。步長制藥稱,公司將全力打造生物制藥全產業鏈,通過建平臺、引人才、尋合作的模式,不斷增強生物制藥的研發實力。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步長制藥董事長趙濤表示:“外界一直將步長制藥看作一家中藥企業,但步長制藥五年前就開始轉型,加大了對化學藥、生物創新藥的投入,目前轉型較為順利。”
眾生藥業從現代中藥企業向化學創新藥轉型,采取與國內CRO巨頭合作的模式,從藥明康德引入10個創新化合物實體,直接越過漫長而不確定的化合物篩選階段,快速推向臨床。
云南白藥在9月14日發布的投資者交流報告中表示,公司深耕藥品初步確定的方向有兩個條線,其一便是尋找前沿的生物科技方面的產品直接切入高端。
上述行業觀察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上市公司起點比較高,背后有足夠的實力去支持公司在生物科技領域摸索,但是否可以成功,也取決于具體的操盤團隊、研發戰略、具體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