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廣州GPO對輔助用藥下手,對標全國最低價!
加入日期:2019/2/16 8:44:52  查看人數: 951   作者:admin
輔助用藥遭遇新年第一劫。
 
  2月13日,廣州藥品集團采購平臺公示醫保部門通知,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等15種藥品將開展GPO采購。
 
  這15個品種包括: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二甲雙胍、奧拉西坦、紫杉醇、磷酸肌酸鈉、伏立康唑、七氟烷、奧沙利鉑、布地奈德、胰島素、人血白蛋白、埃索美拉唑、康艾、前列地爾、人凝血因子。
 
  可以看到,這些都是臨床使用較多的大品種,根據廣州GPO此前發文,都是2017年度采購量排名前20名的藥品。其中的奧拉西坦、磷酸肌酸鈉、康艾等也是多地重點監控的輔助用藥。
 
  根據通知要求,相關品種須在廣州藥品集團采購平臺報名并校驗通過,并須在規定時間內報送全國最低價,方可參與本次談判。談判首先進入人機談判環節,參考全國最低價進行。采購金額高或降價不充分的,將進入專家談判環節。
 
  這意味著,輔助用藥已被GPO列入重點談判對象,大降價已不可避免。
 
  事實上,這并非藥品采購環節首次發力。2018年10月,武漢啟動帶量采購工作,首批談判的48個品種中,即有12個是輔助用藥,且明確要求相關品種降幅不低于30%。最終導致大批輔助用藥的棄標。
 
  而在臨床使用層面,國家衛健委已部署各省份輔助用藥重點監控品種上報工作,預計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將很快發布,屆時相關品種的使用將受到限制。分析人士指出,輔助用藥的嚴冬才剛剛開始,其正式走下“神壇”的日子不遠了。
 
  雖然業界對于輔助用藥的范圍限定仍有爭議,但,已有業內人士根據部分省市上報信息總結出73個可能會上榜國家版目錄的品種,此次列入GPO談判目錄的前列地爾、康艾等也在其中。
 
  廣州GPO發力  大批輔助用藥已成降價目標
 
  輔助用藥被GPO盯上了。
 
  根據廣州GPO公示的采購規則,人血白蛋白、重組人凝血因子,將對標全國最低價,開展兩輪人機談判,報價高于根據全國最低價設定的談判參考價者,談判失敗。
 
  而對于包括輔助用藥在內的其他品種,不僅要經過根據質量分組、入圍的過程,在談判中還要按照采購金額分組進行談判。
 
  通知要求,上述藥品須根據藥品質量層次劃分及分組,每個藥品通用名下2017年度采購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前2名的分組,如前2名的采購金額累計未達該藥品通用名下全部品種采購金額的50%,則按照采購金額排名順延至采購金額累計達該藥品通用名下全部品種采購金額50%的分組。
 
  上述兩種情況統稱為“前2名分組”,須進行人機談判及專家談判,其他品種分組進行人機談判。
 
  這也意味著銷售金額大的藥品,將面臨更加充分的降價談判。GPO作為廣東青睞的藥品集采模式,已經在深圳、廣州、肇慶等8個城市推開,廣東以外,除前期試點的上海市,黑龍江哈爾濱、廣西梧州等地也引入了這一模式。而在其繁榮發展背后,“砍價”實力不容忽視。
 
  根據深圳GPO此前(2017年12月)公示“成績單”——第二批目錄采購的1159種藥品,平均降幅22.57%。其中,兩個生產廠家以上的競爭性強的品種降幅47.45%,抗感染類降幅36.4%。而大多數國內GPO的“砍價”目標都是至少30%。
 
  因此,輔助用藥被GPO“盯上”,其降價程度或將不斷刷新全國最低價,市場前景也就更加堪憂了。
 
  臨床使用受限  血栓通等73個品種首當其沖
 
  輔助用藥最大的危機還在臨床使用環節。
 
  根據國家衛健委2018年12月份印發的《關于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按照當年品種用量的市場規模,各省級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根據通用名并按照年度使用金額(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由多到少排序,形成一份不少于20個通用名的輔助用藥目錄,上報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將據此形成。
 
  近日,業界已根據部分省市輔助用藥監測情況,列出可能納入國家版輔助用藥品種,涉及注射用血栓通、丹紅注射液,以及此次納入廣州GPO談判的奧拉西坦、磷酸肌酸鈉、康艾等。
 
  雖然目前,輔助用藥定義、范圍如何界定,以及根據金額制定是否合理等問題,業界仍有爭議,但,國家層面對臨床用藥的監測卻已堅定決心。
 
  近日一份由國家衛健委藥政司起草的《關于征求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和臨床綜合評價工作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在業界流傳。
 
  在這份函件中,國家衛健委再次強調對輔助用藥的監測工作,包括:全面監測和重點監測。
 
  開展全面監測:所有公立醫院按要求報告配備品種、生產企業、使用數量、采購價格、供應配送等信息。
 
  實施重點監測:在全國各級公立醫院中抽取不少于1500家,在全面監測工作基礎上,對藥品使用與疾病防治、跟蹤隨訪相關聯的具體數據進行重點監測。
 
  分析人士認為,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助力下,未來這些監測的實施并不存在技術壁壘,而隨著上述工作的落實,輔助用藥也將無所遁形。
 
  而事實上,結合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落地,公立醫療機構也將自覺控制安全、無效藥物的使用,重用性價比更高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