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確診、供藥和協作 罕見病防治要邁多道坎兒
加入日期:2019/4/10 8:53:59  查看人數: 857   作者:admin
“疼得不行,不想活了。”22歲的多發性硬化癥患者陳靜(化名)在QQ群里發完這段消息后,引來一條條安慰和鼓勵的問候,QQ群里的成員跟陳靜患有同樣的疾病,他們在這里抱團取暖、相互鼓勵。
 
  多發性硬化(MS)又被稱為“死不了的癌癥”,是一種終身、慢性、進展性的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肢體麻木、行走困難、視力下降等癥狀,多次復發后可導致癱瘓、失明甚至會失去生命。在2018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五部門發布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多發性硬化癥被收錄其中。
 
  2年前查出這一疾病后,陳靜的生活從此改變,“吃藥和疼痛成了我生活的主要內容”。由于疾病發作時會攻擊患者神經系統,令其疼痛難忍,患者只能通過長期用藥來控制疾病的復發。
 
  陳靜的經歷只是我國罕見病患者群體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的罕見病患者群體達2000萬,除了要面對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與折磨,罕見病患者還面臨著確診難、用藥難、治愈難等諸多挑戰。
 
  確診是“第一道坎” 診療標準急待建立
 
  同樣患有多發性硬化癥的李達(化名)就曾深受誤診之苦。2010年,李達因為下肢疼痛去醫院就診,卻被誤診為中風,耽誤診療近半年時間,后因病情發展轉院到北京301醫院才最終得到確診,由于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病情已經惡化,李達如今只能在輪椅上生活。
 
  確診難被視為罕見病診療的“第一道坎”。據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發布的《多發性硬化患者生存報告(2018)》顯示,我國預計約有3萬名多發性硬化患者,47%的患者不能被立即確診,38%的患者被誤診為其他疾病。
 
   “能正確診斷罕見病的醫生比病人還罕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楊莉指出,罕見病具有種類繁多、患病率低、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的特點,加之國內醫生對罕見病的診治尚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導致患者難以得到及時診治。
 
  海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戚曉昆介紹,以瘤樣脫髓鞘病變(TDLs)為例,該病是罕見病中的罕見病,易與腦腫瘤混淆,導致誤切或放療。由于缺乏相應影像特異鑒別指標與診斷標準,神經內外科及影像科的資深專家鑒別起來都有一定困難,極易造成誤診或誤治。
 
   “建立罕見病相關診療體系、規范診療標準、出臺診療指南、有意識地培育罕見病領域的醫生群體,對于降低誤診誤治風險,減輕患者痛苦很有必要。”戚曉昆說。
 
  幾乎無法治愈 孤兒藥費用高昂
 
  難治愈幾乎是罕見病的世界性難題。據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丁潔介紹,全球范圍內大概只有不到1%的罕見病有有效治療方法,“例如Alport綜合征這類罕見病,目前沒有任何特效藥物可以治療,即使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所以只能依靠其他藥物延緩病情發展。”
 
  就算有藥可治,藥費也是一個困擾。據了解,由于治療罕見病的藥物適用人群少、市場需求少、研發成本高,很少有制藥企業進行研發生產,這些藥被稱為“孤兒藥”。丁潔介紹,罕見病多是遺傳性疾病,疾病往往伴隨一生,患者終生都要用藥,負擔較重。
 
  陳靜最近在服用一種進口藥物,該藥于去年底在中國上市,是目前在中國獲批的首個多發性硬化口服治療藥物,但價格不便宜,“一個月光吃藥就花去一萬多。”這還不算貴的,以戈謝病為例,患者服用的一支特效藥價格是2.3萬元,每年的藥物支出費用高達70萬-200萬。如果沒有相關報銷醫療制度的保障,一般家庭的患者都無法自費承擔,只能放棄治療,或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3月13日,國家醫保局公布了《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藥品目錄調整將優先考慮國家基本藥物、癌癥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急救搶救用藥等。
 
   “此次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對的罕見病的高度關注,意味著國家對于罕見病的重視程度又上升了一個高度。”罕見病發展中心創始人兼主任黃如方說,“但光靠基本醫保很難解決罕見病患者用藥難題,建立一個由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多方籌資的罕見病專項醫療基金更顯急迫。”
 
  前途光明,仍需攻克多道難題
 
   “罕見病雖然少見,但在中國并不罕見。”丁潔表示,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罕見病的總體發病人數都要高于國外,加起來有幾千萬人。罕見病患者的醫治和健康管理,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近年來,我國對罕見病群體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繼出臺首批罕見病目錄之后,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宣布,由324家醫院作為協作網醫院,組建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對罕見病患者進行相對集中診療和雙向轉診,提高我國罕見病綜合診療能力。
 
   “不論是社會關注度還是政策支持力度,能夠切身感受到,罕見病患者的春天確實來了。” 北京市美兒脊髓性肌萎縮癥(SMA)關愛中心執行主任邢煥萍說,“但從患者的角度來看,如何更好地將這些政策落地,造福每一個罕見病患者身上,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前途光明,但仍需砥礪前行。”在丁潔看來,罕見病醫治方面還有諸多問題需要攻克,比如罕見病藥物管理制度亟待建立、患者生活水平需要關注、罕見病藥物如何納入醫療保障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