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中藥貿易成績喜人
加入日期:2019/5/16 8:43:58 查看人數: 914 作者:admin
2018年,我國中藥類商品貿易實現大幅增長,發展勢頭良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中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57.68億美元,同比增長10.99%。其中,出口額為39.09億美元,同比增長7.39%;進口額為18.59億美元,同比增長19.38%。
中藥類商品進出口雙增長
一、出口穩步提升
2018年,除中藥材及飲片外,提取物、中成藥、保健品出口業績均進入正增長區間。其中,占比最大的提取物2018年出口呈“爆發式”增長,出口額由2017年的20.1億美元增長至23.68億美元,同比增幅由4.33%飆升至17.79%,成功走出前幾年出口低迷的困境,同時也達到了量價齊增的理想狀態。另外,提取物的出口額占中藥類商品出口總額的比例進一步提高,由55.22%上升至60.57%,成為拉動中藥類商品出口強勁增長的主要因素。
中藥材及飲片2018年出口額為10.31億美元,降幅為9.49%。主要原因是出口數量同比下降11.25%,主要目的市場中國香港需求的下跌拖累了其總體業績。
中成藥出口持續向好。2018年出口額為2.64億美元,在上年11.03%的增幅基礎上再度增長5.51%。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市場領漲。
保健品2018年出口額為2.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5%,出口量降幅由上年的24.84%縮減至11.4%(見圖1)。
二、進口取得突破性增長
2018年,中藥類商品進口額為18.59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9.38%,進口額創近5年來新高。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提取物進口7.26億美元,同比增長19.8%,進口數量4.03萬噸,同比增長29.08%。其中,薄荷醇進口額達2.56億美元,同比增長34.78%,其進口額占提取物總進口額的35%;薄荷油等精油類產品進口也大幅增長。
2018年中成藥進口額為4.02億美元,同比增長9.53%,進口數量和進口價格均實現增長。其中,進口數量增幅為4.75%,進口價格增幅為14.55%。中國香港是中成藥進口的最大市場,進口額占比超過50%,德國和日本分列第二、第三,三大市場集中了98%的進口份額。
中藥材及飲片持續保持高昂態勢,2018年進口額2.85億美元,同比上漲9.16%。中藥材及飲片進口額較大的品種主要有龍眼、西洋參、鹿茸、乳香、沒藥及血竭等,進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泰國、新西蘭和加拿大。
2018年保健品進口業績頗為亮眼,全年實現進口額4.45億美元,同比增長38.09%。其中,燕窩成為最受歡迎的產品,進口數量同比增長126.64%,進口額高達2.28億美元(見圖2)。
亞洲地區是出口主要市場
2018年,中藥類商品出口至193個國家和地區,亞洲地區依舊是出口主要市場,出口額達到22.11億美元,同比微增4.72%,占我國中藥類商品總出口額的56.57%。
從具體市場來看,美國需求量穩步增長,繼續位居我國中藥類商品出口第一大市場。2018年對美國出口額為6.66億美元,同比增長14.73%,占中藥類商品出口的比重提升至17.04%。對美出口的中藥產品主要是提取物,占比達到79.97%。
日本為中藥類商品出口第二大市場。2018年對日本出口額為5.38億美元,同比增長3.11%,占中藥類商品出口比重的13.76%。
中國香港市場進一步萎縮,對其中藥類商品出口額為4.53億美元,同比下滑2.05%,占比進一步萎縮至11.59%;出口數量降幅高達47.5%。
2018年,印度尼西亞市場備受出口商的重視,全年對其出口額同比增長62.62%,發展潛力巨大。此外,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也頗值得關注(見圖3)。
中藥類商品進出口特點
一、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遇冷
2018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出口額為10.31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49%。其中,出口19.8萬噸,同比繼續下挫11.25%;出口均價5.2美元/千克,同比微增1.98%。
中藥材及飲片出口前十大品種分別為:肉桂、人參、枸杞、紅棗、當歸、半夏、黃芪、鹿茸、西洋參、菊花,前十大品種出口額占據中藥材及飲片總出口額的49.35%,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8年,半夏、菊花、黨參、茯苓、白術、地黃等大宗產品市場需求不振,出口量較往年同期減少均超過30%;肉桂、黃芪、鹿茸等業績較好,肉桂成為中藥材出口第一大品種,出口量5.16萬噸,出口額1.15億美元,同比增長21.36%。
亞洲地區為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主要出口市場,其出口量占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總量的83.17%。日本、中國香港、韓國、中國臺灣、越南、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泰國、新加坡為出口前十大市場。其中,日本仍保持第一大市場的地位,對其出口2.50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占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總額的24.22%;中國香港居第二,所占份額已由2016年同期的36%萎縮至15%,全年出口額1.55億美元,同比大幅下滑37.01%。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臺灣,2018年對其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量達1.68萬噸,同比增長76.52%,出口額也同比增長41.02%(見圖4)。
二、提取物出口量價齊升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提取物出口2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7.79%,較上年同期4.33%的增幅有了巨大飛躍。出口量8.22萬噸,同比增長3.23%,出口價格28.8美元/千克,同比增長14.11%,出口量價齊升、局勢喜人。
在出口品種方面,排名前十的品種為甜菊葉提取物、桉葉油、薄荷醇、甘草提取物、萬壽菊提取物、越橘提取物、橙皮苷、銀杏葉提取物、蘆丁提取物,總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接近提取物出口的50%。其中,甜菊葉提取物、桉葉油、薄荷醇出口額均突破2億美元。
從提取物出口市場來看,美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韓國、德國、西班牙、印度、馬來西亞、法國為前十大市場。美國穩居首位,2018年對其出口額為5.33億美元,同比增長16.68%,占出口總額的22.49%,出口產品主要是甜菊葉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等膳食補充劑原料類產品。對中國香港和印度尼西亞出口業績搶眼,出口額同比增幅分別高達51.02%和65.7%;此外,對韓國、德國、印度、荷蘭、澳大利亞、巴西、意大利等市場的出口同比增幅均超過20%,提取物出口市場呈現全面繁榮景象。
三、中成藥出口保持穩健態勢
2018年,中成藥出口額為2.64億美元,同比增長5.51%,呈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帶動下,近年來中成藥出口成功扭轉頹勢,止跌為贏,但相對于原料類仍處于弱勢。
具體到單品種,中成藥出口額最大的是片仔癀,其次分別為清涼油、安宮牛黃丸和云南白藥。中國香港是中成藥主要出口市場,占據中成藥出口47.29%的份額。2018年由于價格的上漲提振了整個出口業績,全年出口均價同比上漲30.82%。在中成藥出口的前十大市場中,泰國、印度尼西亞表現不俗,泰國排名第六,全年出口額為920.39萬美元,同比增長26.24%,對泰國出口的主要產品為片仔癀;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后,全年出口額為864.09萬美元,同比增長23.45%,對印度尼西亞出口的主要產品為云南白藥。
保健品進口迎來爆發
目前,保健品在海關統計系統中比較特殊,有單獨編碼的保健品主要是魚油、魚肝油、蜂王漿、蜂花粉、卵磷脂、燕窩等,維生素以及礦物類制劑產品并未統計在內,另有不少保健品是以食品的形式出口,也未納入保健品項下,本文中有關保健品貿易的數據為不完全統計。
2018年,保健品出口平平,全年出口量下降11.4%,由此拖累了出口額業績,盡管出口價格有15.64%的同比增長,但是全年出口額僅同比增長2.45%,全年出口額為2.47億美元。但保健品進口卻呈爆發式增長,進口額4.45億美元,同比增長38.09%。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秘魯、澳大利亞和美國為保健品進口前五大市場,占據了我國保健品進口80%的市場份額,自上述國家進口的主要產品為燕窩、魚油和蜂蠟等。
2018年,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中藥貿易成功走出“寒冬期”,各細分領域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9年,由國家主導的各項重點活動紛紛進入預定軌道,傳統醫藥貿易將迎來新機遇、新希望。
(注:本文作者單位: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