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藥代及這些藥企注意 全國嚴打要開始了!
加入日期:2019/6/10 13:44:08 查看人數: 869 作者:admin
6月4日,醫藥板塊再一次遭遇崩盤。5日開盤后,醫藥板塊再次直線跳水。
醫藥股集體大跌,兩天市值蒸發上千億。市場表現如此恐慌,醫藥行業到底發生了什么?
▍嚴查風暴來了
有分析認為,市場慌了,醫藥板塊崩盤,主要是由于一天內兩則重磅消息的影響:
1、財政部、醫保局要聯手核查77家醫藥企業財務問題,重點瞄準銷售費用;
2、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帶量采購有望全面鋪開。
根據財政部要求,此次檢查的內容包括藥企遵守會計法律法規、財務會計制度、內部控制規范等情況,還包括藥企費用、成本、收入的真實性。尤其是銷售費用真實性、成本真實性、收入的真實性、銷售返點回扣等其他問題。
通俗的講,就是財政部要查假賬。
在兩票制的大環境下,本次財政部用“加急紅頭文件”的形式對醫藥行業的會計檢查,無異于從源頭上遏制藥企的不合規行為。
然而,檢查對象并非只有藥企,一場圍繞整個醫藥行業財務問題的嚴查風暴,正式開啟。按要求,檢查目標還將延伸檢查關聯方企業和相關銷售、代理、咨詢等機構,甚至包括醫院。
這已不僅僅是被隨機抽取的77醫藥企業的事,而是整個醫藥行業的大事。財政部和醫保局的聯手,說明此次檢查除了關注藥企財稅合規問題,還和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有很大聯系。在兩票制、醫保控費的政策大環境下,類似的檢查有可能會繼續擴大范圍。
▍這些藥企,要注意了
藥企的財務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領域。在國稅總局近年披露的虛開大案,包括帶金銷售、回扣營銷、做假賬、虛開發票等,有不少是與藥企相關的。
本次財政部檢查的重點內容包括:
1、銷售費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據,是否真實發生;
2、是否存在從同一家單位多頻次、大量取得發票的現象;
3、采購原材料時,是否存在空轉發票等方式抬高采購成本的情況;
4、是否存在蓄意抬高生產成本的現象;
5、是否利用高開增值稅發票等方式虛增收入;
6、是否存在藥品空轉現象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藥企做假賬的方法,一般都會涉及虛假銷售費用、虛開發票抬高成本、高開模式、給醫院采購返點等。其中,銷售費用是重中之中。
有關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約有16家上市藥企因銷售費用增長過快,甚至超過營收的增速而收到監管部門的問詢函和監管函,并要求說明銷售費用增長合理性等問題。
從上市藥企銷售費用構成來看,其列支的名目較多,主要包括銷售人員薪酬、日常行政費用、市場推廣及維護費等。
有地方部門財政專員曾過去對藥企行業銷售費用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很多成品藥價格中,醫藥銷售費用的占比都非常高,這些費用多數以會議費、業務宣傳費、學術推廣費等開支進行列出,并將部分款項支付給一些中介服務公司,用于銷售回扣。
該專員曾撰文指出,銷售費用已成為藥品“出廠價”的主要成本構成部分,而在藥品供應鏈中,流通環節占去大部分的藥品經營成本。藥企的毛利率和凈利率驚人懸殊,實際上高企的銷售費用吞噬了企業利潤,一些公司的銷售費用甚至超過了其成本支出,形成了一種病態的增長機制。
可見,在嚴查風暴中,那些銷售費用高企的藥企,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查的目標。
▍百萬藥代,也要注意了
說到銷售費用,大家很自然會想到回扣。而說到回扣,很多人也會很自然想到醫藥代表。
藥品回扣,也是近年來醫藥行業的“高頻”關鍵詞。
早在2016年12月24日,央視播出歷時8個月、暗訪 6 家醫院、曝光醫藥代表與醫生診內交易的細節,讓藥品回扣瞬間成為輿論的焦點。
隨后,各地衛計委和醫院也迅速行動起來,展開一系列針對醫藥代表的“封殺”行動,禁止藥代進醫院、抓藥代、停藥……比比皆是。
無論是國家政策,地方執行,還是輿論導向,藥品回扣都是高度關注的重點問題。目前,對于醫療反腐,以及藥品回扣的重點整治,全國各地也都在大規模的開展中。
在此前央視新聞的報道中,對于國家帶量采購的降價問題,國家醫保局藥價和招采司副司長丁一磊表示,過去藥品在終端進入醫院使用的這個環節,還存在一定的灰色的空間,由于這次帶量采購是保供,企業不需要灰色空間也能保證銷量,這也是降價空間的來源。
可以理解,以上提到的”灰色空間“,和藥品回扣也有著很大關系。
雖然藥品回扣并不是單個個體的問題,一旦深究,從醫院,到院長,到醫生,到藥企,到醫藥代表,都可能會被查出問題。但是,醫藥代表往往會第一個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可以預見,在財政部的嚴查風暴下,不僅僅是藥企,那些不合規的醫藥代表,同樣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嚴查風暴到來,醫藥行業的正本清源,將進入白熱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