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證就辭職 一批二級醫院陷入生存困境!
加入日期:2019/9/30 10:29:33 查看人數: 913 作者:admin
“很多年輕醫生考完證就走了,我們醫院現在留下來的,要么是等著考完證走人的,要么是實在沒有辦法沒出路的……”
一批二級醫院在改革的進程中正遭遇著不小的困境,或將面臨著轉型或者關門的選擇。在這一進程中,這些二級醫院的醫生群體有這怎樣的遭遇?未來又該路向何方?
二級醫院醫生的生存現狀!
一位來自廣東陽江某二級醫院的醫生網友曾向《看醫界》透露,作為地級市的綜合性醫院,該院醫生收入竟然低于鄉鎮衛生院水平。
更不可思議的是,該醫生網友哭訴,別人一年都拿13個月薪資,而他們醫院職工竟然只能領11個月的工資,比別人少一個月,而獎金一個月也僅有500元左右。
根據該院官網資料顯示,該院職工310人,有兩個院區,床位150張;而據《看醫界》查詢該院2014年度部門決算收支總表顯示,該院工資福利支出為1403萬元,平均每人4.5萬元左右。
且不說薪資分配絕不可能按平均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這4.5萬元包含了工資、獎金,以及社保、公積金等,是薪資福利的全部。除去社保、公積金,醫生實際能拿到多少錢呢?
據該陽江醫生網友介紹自己每月能拿到一兩千元。據《看醫界》了解,這樣的收入水平的確低于目前的鄉鎮衛生院。
為什么會有這么慘的狀況呢?據該院醫生介紹,在2000年左右,該院切胸、切肝等手術都可以做,當時有不少水平不錯的醫生,但如今基本上都走了,現在一個月醫院手術量僅有十幾二十臺,病人很少。
“很多年輕醫生考完證就走了,我們醫院現在留下來的,要么是等著考完證走人的,要么是實在沒有辦法沒出路的。”該醫生如是說。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出現上述醫院的情況,除了醫院經營管理不善外,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近些年大醫院快速擴張的虹吸效應,特別是地級以上城市夾心層的二級醫院,財政支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醫院經營普遍較為困難,不少面臨著破產的境地。
根據該院2014年度部門決算收支總表顯示,2014年度當地政府財政撥款僅為85余萬元,不到該院決算支出的四十分之一,不到該院薪資支出的十六分之一。
而據《看醫界》了解,公開資料顯示,同在一座城市的三甲醫院--陽江市人民醫院,2015年門診量近百萬,月手術超萬臺。
陽江市這家二級醫院及醫生的境遇,事實上是整個中國地級以上城市夾心層二級醫院及醫務人員糟糕境遇的一個縮影。
病源狀況將更加糟糕
取消藥品加成改革早已全國鋪開,而各地也正陸續開始提高診金等技術勞務性收費,有的城市二級醫院的診金或將大幅提高至大醫院統一水平,同樣是幾十元上百元的診查費,有多少患者不去三甲醫院而去這些衰敗得不成樣子的二級醫院呢?
還有當然就是藥品下沉。北京市原醫改辦主任韓曉芳曾表示,給基層配足了藥,大醫院門診可以直接少近三分之一。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基層用藥情況將得到大幅改善,屆時慢性病患者在三級醫院診斷治療后,在社區就可以了,誰還會去這些夾在中間的二級醫院?
據《看醫界》了解,分級診療改革之公立醫院醫聯體運動,大醫院正在直接和縣級醫院“結親”,縣級醫院在獲得充足政府投入后,正欲將鄉鎮衛生院“一網打盡”,處于地級以上城市的許多二級醫院病源將狀況將更加糟糕。
醫生解放或從二級醫院開始
二級醫院正面臨著生存或死亡的巨大考驗,那么是不是眾多二級醫院的醫生們未來一片黑暗呢?
對此,白求恩醫學專家委員會執行秘書長王興斌表示,“應該換個角度想:一大批的醫生將被釋放活力。二級醫院生不如死,并不是醫生生不如死,并不是人民群眾的醫療沒有保障了。所以不適合的醫療機構自然淘汰未嘗不是好事。國企都可以破產,編制都將逐步取消,更何況社會組織中的一個行業中的一小部分。”
上海一位二甲醫院院長也表示,以內科為代表的一些科室醫生將會離開醫院,出路有幾種,去大醫院的幾率相當較小,更多的要么去社會辦醫院,或者自己開診。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哪一種,對于陷入困境的公立醫院解放醫生現狀來說,都是一個重大利好。
據《看醫界》了解,近年來,在產業方面,社會辦醫取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社會辦醫不僅在數量上已經超越了公立醫療機構,而且越來越多的戰略資本正大舉購買或舉辦醫院和連鎖診所,有別于一些急功近利的莆系資本,正在為醫生執業提供越來越好的環境。
在政策層面,診所準入也已全面放開,為更多二級醫院醫生開設私人診所鋪平道路,亦很可能成為分級診療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此外,還有遍地開花的醫生集團。據《看醫界》了解,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區域性醫生集團出現,且以體制外醫生集體為主。而最有動機先跳出體制的,很可能就是這些二級醫院過得很不開心的醫生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