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 中醫人才的事業黃金期來了
加入日期:2020/4/10 13:06:53 查看人數: 918 作者:admin
疫情“大考”,中醫藥打了場漂亮仗。中醫人才的事業黃金期來了。
NO.1
黃璐琦:
這場戰“疫”已經證明了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
4月6日,央視《新聞1+1》欄目,白巖松連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圍繞中醫藥治療重癥新冠肺炎患者、面對重癥患者是以中醫藥為主還是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救治等問題,介紹了中醫藥救治的臨床效果。
談到對中醫藥未來的走向是否有初步答案,黃璐琦表示:
這場戰“疫”已經證明了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
通過這一次疫情,我們可以這么說,中醫藥對疫病的理論也是一個不斷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從東漢的傷寒到明清的溫病,到今天的濕毒、濕疫、濕毒疫,這些都是在理論的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所以未來如何走,我想就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NO.2
民間中醫轉正機會,來了
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中醫藥的特殊優勢得到充分發發揮,讓國內外對中醫藥的認識進一步加深。隨著中醫藥地位的提升,各省相繼出臺了中醫藥條例,放寬政策促進中醫藥發展。
日前,陜西省發布《陜西省中醫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通過各種有力舉措積極促進中醫藥事業振興。
1、支持中醫醫療機構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
《條例》提出,支持中醫醫療機構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
中醫(專長)醫師大家并不陌生。早在2017年1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正式公布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并于當年12月20日起實施。
不管學歷高低,只要通過相關考核取得《中醫(專長)醫師執業證書》者,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雖然中醫(專長)醫師可以在醫療機構從事相關醫療活動,但作為一個誕生不久的醫師資格,很多醫療機構在設置崗位方面還未有充足的準備,沒有資金條件開診所的中醫(專長)醫師,在就業轉正方面還缺乏一些機會。
如今,隨著中醫藥事業關注度的提升,政策開始鼓勵中醫醫療機構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這意味著將有大批適合中醫(專長)醫師的就業機會來臨。而大眾對中醫藥信任度的加強,也將促進中醫(專長)醫師的崗位需求翻倍增長。
2、中醫醫師可多點執業
通過近些年各種配套政策的出臺,醫師多點執業的落地細節已完善很多。但在中醫方面,由于中醫的資質比較復雜,是否所有具有中醫資質的醫師都可以按規定多點執業,還比較模糊。
參考2014年原國家衛計委聯合多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醫師多點執業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應當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從事同一專業工作滿5年;身體健康,能夠勝任醫師多點執業工作;最近連續兩個周期的醫師定期考核無不合格記錄。
對照以上要求,取得中醫類執業證書的人員更符合多點執業的條件。《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到,中醫(專長)醫師跨省執業的,須經擬執業所在地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同意并注冊。
此次《條例》正式提出,具有資質的中醫醫師可以按規定多點執業。
也就是說,只要具有相關醫師資質,中醫醫師就可以按照規定多點執業,中醫的就業道路再次被放寬。
3、治未病服務納入公衛項目
中醫治未病是中醫的一大優勢特色,而預防疾病本來就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作用之一。
《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支持醫療機構開展中醫健康咨詢、健康評估、干預調理、隨訪管理等治未病服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統籌實施。
關于治未病,前不久深圳市也發文強調,提升中醫“治未病”醫務人員職稱晉升空間,提高社康中心中醫高級職稱崗位總額及比例。
要求充實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內涵,將治未病服務融入基層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內容,推動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發揮中醫在養老和安寧療護中的優勢,探索建立中醫醫養結合新模式。
可見,中醫治未病在未來將在公衛、家庭醫生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4、鼓勵社會力量開辦中醫診所
《條例》指出,舉辦中醫診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并在備案范圍內開展執業活動。
支持社會力量投資中醫藥事業,舉辦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
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待遇。
鼓勵中醫醫院、中醫醫師為養老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調理和藥膳等技術支持。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
5、傳統工藝中藥制劑,不再需要取得批準文號
《條例》明確,醫療機構配制的中藥制劑品種,應當依法取得制劑批準文號。僅應用傳統工藝配制的中藥制劑品種,向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后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劑批準文號。
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研制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中藥復方制劑和以中藥制劑為基礎的中藥新藥。
醫療機構炮制中藥飲片,應當向所在地設區的市承擔藥品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根據臨床用藥需要,醫療機構可以憑本醫療機構醫師的處方對中藥飲片進行再加工。
以下情形不作為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管理:
(一)中藥加工成細粉,臨用時由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加水、酒、醋、蜜、麻油等中藥傳統基質調配使用;
(二)鮮藥榨汁;
(三)受患者委托,按照醫師為該患者開具的處方應用中藥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制品;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6、對全科醫生、鄉村醫生加強中醫藥教學
縣級以上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制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劃,加強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的繼續教育應當有中醫藥教學內容;中醫藥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專業技術骨干培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保障措施,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中醫藥設備配置和中醫藥人員配備,增強中醫藥服務的能力。
各地對中醫藥的傾斜政策還在不斷發酵,中醫事業迎來黃金上升期。民間中醫應努力考取相應資質,抓住已經到來的轉正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