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新公衛時代來了 6大變化影響所有基層醫生
加入日期:2020/6/22 10:32:53  查看人數: 824   作者:admin
 2020年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是不平凡的,我們在跌倒中爬起,在迂回中前行,在經驗教訓中學會思考。思考過后,接下來的工作內容和方向也會更加清晰、明確。
 
  兩會已經結束,2020年的《關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也于近日下發,今年以及之后的公衛工作將迎來哪些方面的改變,我們一一來看。
 
  公衛服務體系建設加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醫療內容時,首先提到的就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2019年底疫情的突襲,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環節。
 
  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提高疾控地位,重視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是今年著重補短板、查缺漏的重點工作。
 
  前不久上海市衛健委發布文件中,明確提到醫療衛生人員發現存在傳染危害的新型病例,有權直接向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報告,并建議醫療衛生機構采取高級別的防護措施。并規定即使醫務人員判斷錯誤,也免除其法律責任。
 
  因此,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有預警傳染病的責任和權利,“吹哨”權下放,大家都可以做“吹哨人”,這大大提升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的效率。
 
  公衛人才需求大增
 
  通過這次疫情吸收的經驗和教訓,社會大眾更加意識到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性,無論是專業公共衛生服務還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都是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的重點工作。
 
  要提高公衛服務能力,人才是關鍵。隨著國家對疾控重視程度的提升,以及公共衛生服務內容的增加,公共衛生方面崗位增加,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會增加。
 
  并且,一些地方上開始著手進行公衛服務體系方面的績效改革。全國政協委員王辰也提出,在這些人未來的職業中,能夠讓其發揮好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重要的是能夠給他們燦爛其職業前景,嚴格其培養過程,這是醫學教育要加強的重要方面。
 
  可以預見,未來公共衛生專業將不再是冷門專業,隨著待遇和地位的加強,從事這方面的人才也會增多。
 
  疫情防控成為常態化
 
  疫情發生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我們經歷了從措手不及到井然有序的科學化防控過程。如今國內的疫情整體比較平穩,但也有新的情況和風險發生,世界疫情會此起彼伏,輸入性風險依然存在。
 
  張文宏也在近期提到,讓疫情在接近零病例的水平波動,讓生活在接近常態化的水平繼續,是近期的明智選擇。
 
  他認為,全國各地的醫療單位,特別是發熱和呼吸感染門診常保警惕性。只要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這些散發的疫情定能得到很好控制。“接近零病例”狀態還會是中國防疫的常態,希望社會盡快進入新常態之中。
 
  最近國家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為74元,其中增加的5元統籌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疫情防控經費,強化基層衛生防疫。
 
  要求各地基層醫療機構做好轄區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管理、發熱患者篩查和相關信息登記、報告以及處置工作,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因此,大家要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準備,一手抓醫療,一手抓防控,兩手都不能放松。
 
  紙質檔案取消,電子檔案普及
 
  取消紙質檔案的聲音由來已久。曾有基層醫生表示,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當中,很多工作需要在紙質材料來體現和記錄,但紙質材料過多,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時,重復性勞動比較多。
 
  比如,醫療機構和政府、企業等網絡系統不互通,甚至公共衛生人員的操作系統和醫院也不能相互協調,沒有形成統一的數據化聯網,這樣協作起來就比較困難,也浪費公衛人員的勞動和精力。
 
  現在,隨著各種信息化壁壘的不斷打破,人才水平和技術的不斷提升,電子檔案全面普及的腳步已經臨近。
 
  從去年開始,國家文件到地方通知,都頻繁提到有條件的地區取消紙質檔案,推廣電子檔案。到近期發布的2020年公衛項目通知,要求經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評估,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主要依托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開展服務并逐步取消相應紙質檔案。
 
  另外,明確要求合理分配基層醫生建檔和更新檔案的工作量,鼓勵合理量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依托電子健康檔案提供線上服務的工作量,發揮績效評價激勵作用,有效引導和推進電子健康檔案的應用。
 
  隨著電子檔案的普及,廣大公衛服務人員從堆積的表格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時間去做醫療服務。
 
  補助撥付方式更透明
 
  公衛經費的公平發放問題主要集中在鄉村醫生的補助方面。只有確保補助完整落到村醫手中,才能提升鄉村醫生工作積極性,
 
  今年的公衛通知要求,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可采取按比例預撥的方式,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及時撥付相應補助經費,嚴禁無故克扣。
 
  與一些地方上實行一年撥付一次,村醫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拿到上年度公衛補助的方式相比,這種做法更能促進公衛補助及時發放,根據績效評價結果預撥經費,更有助于公衛質控工作,確保服務質量不降低。
 
  中醫藥參與度提高
 
  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一直都是國家基本公衛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但隨著今年中醫藥影響力的提升,中醫藥在公衛項目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中醫藥人才的用武之地也越來越多。
 
  6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主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會上提出,要把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制度化,統籌布局一批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基地建設,該項舉措無疑是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5月29日,北京衛健委發布《北京市中醫藥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將中醫藥服務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將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本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不僅是北京,已經發布中醫藥條例的多個省份都強調了更大力度發揮中醫藥服務在公衛中的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要充分給予中醫藥施展的空間。
 
  可見,隨著新經驗的納入和體制的不斷完善成熟,未來公共衛生領域將形成一番嶄新面貌,公衛不是停留在紙上的痕跡,而是實實在在地惠及百姓的落地項目,為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撐起一把巨大的保護傘,公衛服務人員的地位和保障也將隨著工作價值的增大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