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發話!落實醫療機構編制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
加入日期:2020/9/26 9:25:38 查看人數: 1323 作者:admin
9月23日,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會上強調,“十四五”時期要站位全局、著眼長遠,聚焦醫療行業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拿出實招硬招,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并明確了我國醫療機構未來發展方向,現將重點內容整理如下:
落實醫療機構編制,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
會上稱,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健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實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
在今年抗疫初期,為激勵醫療衛生系統廣大干部職工擔當作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有不少政府發文稱,對尚未入編的一線醫務防疫人員,各有關單位應及時通過直接考察的方式,將符合條件的人員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辦理聘用手續時各級人社、衛健部門要開通“綠色通道”。若單位已滿編,則由機構編制部門予以統籌核增編制或員額,所增加的編制或員額實行單列、動態和實名制管理。
在我國,編制改革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近些年來,醫療領域的編制制度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編制池”、“定向基層醫師給崗給編”、“全科醫生優先入編”等政策,也已經陸續在各地實施。
落實鄉村醫生待遇
會上指出,要加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度,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縣級醫院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
同時要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落實鄉村醫生待遇,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鄉村醫生是基層醫療最底層的服務者,是農村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但近年來,鄉村醫生數量逐年下降,此現象與其待遇、職業發展分不開。落實鄉村醫生待遇、鄉村醫生養老,是亟需解決的難題,也是所有基層一線醫生的期盼。
大力發展中醫藥
會上要求,應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在去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
要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中醫專業醫學生規模,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鼓勵實行中醫藥人員“縣管鄉用”,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到基層提供服務,放寬長期服務基層的中醫醫師職稱晉升條件。
要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
會上強調,要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對衛生健康的領導責任、投入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