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隊伍大洗牌,涉及證書、待遇、養老……
加入日期:2021/3/3 9:56:41 查看人數: 1835 作者:admin
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第四大點第11條明確提出,加快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培養,里面涉及鄉村醫生待遇、補助、養老、學歷及衛生院人員編制等問題,值得關注。
村醫參保、落實補助、提高待遇
《意見》提出,要落實鄉村醫生各項補助,逐步提高鄉村醫生收入待遇,做好鄉村醫生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
待遇、補助和養老是大多數村醫三大心病,其實他們的訴求很簡單,即“勞有所得,老有所依”。
此次中央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的確,目前問題的關鍵在于地方的落實及落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只有真正做到,村醫的心里才會更踏實,工作起來也會更有干勁。
村醫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
《意見》提出,要深入推進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引導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
換句話說,今后只有鄉村醫生證或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證的村醫所享受的紅利將越來越少,村醫隊伍正在朝著高質量、高學歷的方向發展。
每5年動態調整衛生院人員編制
按照服務人口1‰左右的比例,以縣為單位每5年動態調整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總量,允許編制在縣域內統籌使用,用好用足空余編制。
再一次說明,去編化在基層醫療機構實行的可能性不大,相反是在提高占編率。同時,還保障了待遇的公平性,《意見》強調,要強化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鼓勵實行“縣聘鄉用”和“鄉聘村用”。
合理核定基層醫療機構工資總量和水平
雖說是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但據業內人士透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與縣醫院的待遇編制等相差懸殊。
此次《意見》提出,按照政策合理核定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看來今后鄉村兩級基層醫生的待遇有望提高。
同時,還要求落實鄉村基層醫療機構的職稱晉升和傾斜政策,優化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崗位設置。
衛生院應至少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
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目前基層醫生同時挑起診療和公衛兩大擔子,繁重的公衛工作讓不少基層醫生疏忽了診療服務,結果可能是是診療和公衛都做的差強人意。
此次,《意見》提出,鄉鎮衛生院應至少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這一舉措將讓更多基層醫生回歸診療,提升鄉鎮衛生院的診療水平。
對緊缺人才,直接面試和考察
《意見》還提出,適當放寬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條件。對長期在基層一線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加大愛崗敬業表現、實際工作業績及工作年限等評價權重,落實完善工資待遇傾斜政策,激勵人才扎根一線建功立業。
免費培養本鄉本土大學生村醫
鼓勵免費定向培養一批源于本鄉本土的大學生鄉村醫生,多途徑培養培訓鄉村衛生健康工作隊伍,改善鄉村衛生服務和治理水平。
此外,還要優化鄉村基層衛生健康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加強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
這類醫生可多點執業,開辦鄉村診所
深入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
支持城市二級及以上醫院在職或退休醫師到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開辦鄉村診所,充實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
發放住房補助、解決子女教育就業問題
對縣鄉事業單位專業性強的崗位聘用的高層次人才,可采取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合理確定薪酬待遇。
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機制,為返鄉入鄉人員及其家屬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提供便捷服務。
中央提出明確目標,到2025年,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各類人才支持服務鄉村格局基本形成,鄉村人才初步滿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本需要。
看來,未來五年鄉村醫療衛生領域將迎來新一輪變革,其隊伍規模將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