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這些醫療設備 重點配置
加入日期:2021/3/25 9:32:35 查看人數: 1903 作者:admin
國務院批準,正式文件下發
3月22日,據國家衛健委消息,“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經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會議要求,各地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深改委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部署要求,從規范醫療主體行為入手,加大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行為的監督管理,加強技術創新,促進資源共享,統籌推進醫療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價格、績效分配等綜合性改革,扎實推進行業作風建設。
該份文件需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來落實執行,內容已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科學配置大型醫用設備
文件指出,各地要科學配置大型醫用設備。
衛生健康部門要提高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科學性和約束性,配置規劃要符合醫學技術的先進性、適宜性和可及性,與醫療機構功能定位、臨床服務需求相適應。
鼓勵配備大型醫用設備的醫療機構為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相關服務,推進資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醫務人員應當遵循醫學科學規律,遵守有關臨床診療技術規范和各項操作規范以及醫學倫理規范,使用適宜技術和藥物,合理診療,因病施治。
醫療機構要建立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適宜性點評制度,對檢查的適應證、必要性、檢查結果陽性率等進行評估并在機構內公示結果。充分發揮藥師作用,加強處方審核和點評,重點加強國家監控藥物、抗菌藥物、抗腫瘤藥物、心血管類藥物等使用情況監測。強化醫療技術準入、臨床路徑管理和衛生技術評估,逐步提高臨床路徑管理的入徑率、完成率,降低變異率、退出率。
2022年底前,三級醫院50%出院患者、二級醫院70%出院患者要按照臨床路徑管理。
各地需要推進檢查結果互認。
衛生健康部門要制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明確互認機構范圍、條件、診療項目(內容)及技術標準等。開展醫療檢查的質量控制工作,原則上醫療質量控制合格并符合技術要求的檢查項目,醫療機構間要穩步實現結果互認。省級衛生健康部門可聯合制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的機構范圍、條件、診療項目(內容)及技術標準等,逐步實現跨省域醫療機構間檢查結果互認。
設置區域醫學影像、檢驗、病理等診斷中心
醫療機構要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檢查資料數字化存儲和傳輸。衛生健康部門要加強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建立醫療機構檢查資料數據庫或“云膠片”等形式,推進檢查資料共享。
鼓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面向區域內其他醫療機構提供檢查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標準獨立設置醫學影像中心、醫學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并統一納入衛生健康部門醫療質量控制體系,為區域內醫療機構提供檢查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加快醫療聯合體內檢查結果互認。
加強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牽頭醫院要推進醫療聯合體內信息互聯互通,開展醫療檢查的質量控制,通過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遠程醫療等方式,為患者提供便捷的檢查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2021年6月底前,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共同體內要實現檢查資料共享和結果互認。
相關部門將開展為期一年的不合理醫療檢查專項治理行動,對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處理。衛生健康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醫保等有關部門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治理重點內容及有關要求,全面組織開展醫療機構自查自糾、地方主管部門監督檢查,組織專家采取飛行檢查、有因檢查、隨機抽查等方式進行監督管理,重點整治無依據檢查和重復檢查。
醫療機構要建立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分配制度,不得設置可能誘導過度檢查和過度醫療的指標并將其與醫務人員收入掛鉤。要借鑒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以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比率(RBRVS)等方法和經驗,將技術水平、疑難系數、工作質量、檢查結果陽性率、患者滿意度等作為績效分配重點考核指標,使醫務人員收入真正體現勞動價值和技術價值,實現優績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