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專家呼吁發揮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效能
加入日期:2021/4/29 9:11:54 查看人數: 2517 作者:admin
第十三屆健康中國論壇4月28日在北京舉行。大會特別設置“醫療保障:多層次保障體系全覆蓋”平行論壇,吸引200余位來自醫療保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事業單位相關負責人參會,就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李林康在致辭中表示,“十三五”時期是醫保改革推進力度最大、醫保功能作用發揮最充分、群眾獲得感最強的5年。目前中國職工醫保、居民醫保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70%左右,貧困人口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后,住院和門診慢特病費用實際報銷比例穩定在80%左右。
“我國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貧困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李林康說。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要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婁洪指出,發展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需要共建、共治、共享的醫保治理新格局。共建、共治是路徑,共享是目的。通過共建、共治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制度優勢轉換為醫保治理效能,進而讓醫保改革成果為人民群眾所共享。
婁洪也表示,要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政策,實行醫療保障清單制度,做實醫療保險四級統籌,推動省級統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門診供給保障機制,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范圍,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在建設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過程中,商業健康保險的作用亦不容忽視。中國保險學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龔明華指出,商業健康保險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和延伸,切實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程度,為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前20多年的時間中,中國醫療保障改革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全國醫保覆蓋高達95%以上,醫保目錄也在不斷擴大。”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也指出,醫保支出在醫療衛生支出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商業保險、大病籌款等補充力量還相對弱小,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介紹說,在醫療救助方面,政府醫療救助目前已經達到每年500億元人民幣左右。從社會力量來看,還有200多家基金會投入到醫療救助中,一年的醫療救助款和藥物總計超過300億元,公益性社會救助也超過了100億元,可以體現社會力量在醫療救助方面的巨大潛力。
與此同時,社會力量參與醫療救助也面臨挑戰。王振耀認為,挑戰即來源于“信息對接不夠”:既有對接合作不夠,也有政府與社會力量的信息對接不夠。他由此提出3點建議:一是通信息,在一個醫院、一個地區甚至全國范圍內,把信息聯合起來,讓溝通行動起來;二是建機制,各方力量要經常對話;三是做示范,各個領域都要推動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