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廣東醫保局發文:醫院優先使用國產醫用耗材
加入日期:2021/5/13 9:33:58  查看人數: 2932   作者:admin
醫院優先使用國產耗材
 
  5月10日,據廣東省醫保局消息,對增強醫療器械行業自主研發能力等內容,提出了協辦意見,釋放重大信號。
 
  內容指出,將建立健全醫保支付標準與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協同機制,通過制定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中選品種和非中選品種的醫保支付標準,支持國產優質醫用耗材研發和使用,促進國產醫用耗材行業發展。
 
  (截圖來源:廣東省醫保局)
 
  據悉,2020年12月,廣東省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配套措施使的意見>的通知》(粵醫保發〔2020〕42號),要求各地級以上市醫保部門做好冠脈支架醫保支付標準制訂工作。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采購中選品種的中選價作為支付標準,全額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對非中選品種設定最高醫保支付標準,并結合當地實際,采取相應措施,兩年內逐步調整支付標準,使其不超過最高中選價。各地級以上市醫保局通過制定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品種的支付標準,規范相應醫用耗材的醫保支付工作,鼓勵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國家集中采購中選的國產醫用耗材。
 
  增加國產耗材中選幾率
 
  在這份5月10日廣東省醫保局這份答復中指出,將符合條件的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2021年3月,廣東省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醫用耗材目錄(2021年)》(粵醫保發〔2021〕14號),將臨床價值高、經濟性評價優良的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進一步明確了醫用耗材的醫保支付范圍,參保人按規定使用目錄內的醫用耗材時,醫保基金按規定支付,減輕了參保人醫療費用負擔,促進國產醫用耗材產業發展。
 
 
  (截圖來源:廣東省醫保局)
 
  對于招標采購機制支持國產耗材的研發和使用、國產耗材的替代方面,廣東省醫保局指出:
 
  一是出臺《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于做好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粵醫保規〔2020〕2號),要求全省各級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和醫用耗材統一在采購平臺上采購,凡已取得國家藥監部門頒發的正式生產批件的產品均可選擇在省平臺、廣州平臺、深圳平臺報名掛網交易,醫療機構按臨床需要在網上采購使用,逐步實現“掛網交易、全省可采”,降低企業銷售成本。
 
  對于采購平臺上無企業掛網的短缺品種、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審批或緊急緊缺品種、未發生實際交易或其他原因導致采購困難且臨床必需、臨床使用量極少等類型的醫用耗材,醫療機構可在年度采購總金額5%范圍內自主議價采購,促進國產醫用耗材盡快投入臨床使用。
 
  二是在制定廣東省醫用耗材集采規則中,實行國產醫用耗材和進口醫用耗材同類同組競價政策,提升國產醫用耗材的價格優勢,增加國產醫用耗材中選幾率。
 
  日前,廣東省衛健委發布了關于《2021年省級衛生健康機構進口產品目錄清單的公示》,主要為了推進省級衛生健康機構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目錄清單管理,簡化程序,提高進口產品政府采購效率。
 
  3月11日,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于發布了《優化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廣州市自2021年3月1日起啟動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優化工作。通知要求:把緊審核進口產品關口,從嚴審核是否存在超標準采購、進口產品的必要性、不可替代性、經濟性和效益性等。
 
  同時在采購進口產品時要論證突出進口與國產的比對,強調采購專家在進口產品的評審作用,擬采購的進口產品屬于中國境內有國產同類產品但無法滿足實質需求的進口產品的,除提供必交材料外,還需提供國產同類產品和進口產品在技術參數、功能性等方面的對比情況表,以及本單位“三重一大”事項議事決策的會議紀要、記錄等。
 
  要求對采購的進口產品項目同意擴大產品采購范圍,在采購信息公告和招標文件中,允許本國產品供應商和代理進口產品供應商同時參加。
 
  國產器械缺口仍大
 
  近日,由《中國醫療設備》發布了《中國醫療器械進口替代產品分析報告》。該報告量化分析了醫療器械國產化率,反映了中國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替代現狀。
 
  報告主要按照2017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標準,分別對2017-2020年國產與進口產品的數量進行統計對比。本次數據分析涵蓋1111項二級產品類別,覆蓋125176件國產產品與13904件進口產品。
 
  分析維度包括行業背景數據(醫械市場規模,企業、產品及專業服務機構數量,企業專利及創新審批產品數量等);和進口替代產品數據(以及國產化率區間和產品數量,國產高占比品類數量,國產產品零突破數量,國產占比上升的品類分布,進口替代產品目錄等)兩大部分,總體數據情況如下:
 
 
  截至2020年底,國產化率0%的二級產品類別共計60項,占比5.4%;國產化率0-70%的二級產品類別合計334項,占比30.1%;國產化率70%以上的二級產品類別共計717項,占比64.5%。也就是說,94.6%的二級產品類別已實現不同程度的進口替代。
 
  其中,2017-2020年期間國產化率高于50%的品種數量(進口替代優勢品類數量)逐年增長,從2017年的518項增至2020年的881項,近4年進口替代優勢品類數量增幅超過70%。
 
  同時,2017-2020年期間國產化率0%的品種數量逐年減少。2017年國產化率0%的二級產品類別數量達166項,而2020年減少至60項,越來越多領域的產品數量實現“從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