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口罩產業發展概況與展望 產能大幅提升
加入日期:2022/4/13 8:36:55 查看人數: 1771 作者:admin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醫用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相當緊俏,全球一度面臨口罩產能不足、供不應求的局面。在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動下,我國口罩產能產量快速攀升,有力解決了供應緊張的難題,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貢獻了中國力量。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口罩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口罩的進出口貿易逐漸趨于平穩。面對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相關企業應當及時作出調整。此外,傳統口罩引發的環境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產品材料升級或將成為相關企業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口罩產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值得行業深思。
產業發展迅猛
工信部、東吳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口罩產量僅為39億只;2020年和2021年,我國口罩產量分別達101億只和94億只(詳見圖1)。
同時,我國口罩日產能產量也增長迅速。工信部數據顯示,2020年2月初,我國口罩產業總體產能為每天2000多萬只,是之前的2倍以上,居全球首位;另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統計,2020年2月底,我國口罩產業日產能達1.1億只,日產量達1.16億只。
隨著產能產量的增長,我國口罩產業產值連年增加,且2015—2021年,醫用口罩產業增速高于口罩整體產業。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口罩整體產業產值達102.35億元,同比增長12.57%;其中,醫用口罩產業產值為54.9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5.97%,是近6年來的最高增速(詳見圖2)。據眾成數科預測,2025年我國醫用口罩產業產值將突破15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受主要原材料——熔噴布價格暴跌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市場口罩價格呈現下降趨勢。防護物資大黃頁數據顯示,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平均價格從2020年4月的每只2元以上降至2020年12月的每只0.2元左右,跌幅接近90%;一次性普通口罩的平均價格也從2020年4月的每只1.5元左右降至2020年12月的每只0.05元左右,跌幅接近97%。
進出口額均現回落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我國口罩出口額整體呈現先增長后下降的態勢,于2020年4月快速攀升,并于2020年5月達到993億元的峰值,之后一路下滑至2021年5月的60億元。截至2021年底,我國口罩出口額一直維持相對低位運行。
從出口市場來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口罩出口額排名前十的市場分別為美國、日本、德國、英國、荷蘭、印度尼西亞、加拿大、泰國、越南和意大利,除了對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出口額較2020年實現增長外,對其他市場的出口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美國是我國口罩第一大出口市場,2020年對其出口額達1038.2億元,2021年對其出口額則出現斷崖式下跌,僅為230.8億元,同比下降78%。
相較于出口額走勢,2020年初,我國口罩進口額在短期內的波動幅度更大。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口罩進口額迅速增長,并于2020年2月達到43.9億元的峰值,又快速下滑至2020年4月的3.2億元。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國口罩每月進口額均維持在3億元以下。
從進口額排名前十的來源地情況來看,2021年,我國口罩進口額較2020年呈現下降趨勢,整體維持在較低水平。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口罩進口額并列第一的來源地為越南和日本,自兩地進口額均僅為1.4億元;自韓國進口額排名第三,為1.3億元,其同比跌幅最大,高達91%。
應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以及隨著各路資本的大量涌入,我國口罩產能產量在短期內快速提升。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口罩產業將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作為防疫必需品,口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曾因產能不足出現價格上漲現象,并引來資本追逐,一定程度上導致產能無序擴張,短期內實現產量大幅增加,口罩價格隨之下跌,不少企業遭受沖擊。因此,在未來發展中,企業應當從中吸取教訓,理性投資,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以免重蹈覆轍。
此外,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消費水平的提升,傳統口罩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廢棄口罩的處理難題有待行業更好解決。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能力,能夠有效減輕環境污染,由其制造的可降解口罩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或為極具潛力的新藍海。(眾成醫械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