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發文,一批醫院將轉型(附器械需求)
加入日期:2022/8/26 8:29:02 查看人數: 2725 作者:admin
康復醫學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保健醫學一并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四大醫學”。中國是全球康復需求最大的國家,但在我國醫療體系中,仍然處于重急救、重治療、輕預防、輕康復的現狀,康復醫療器械市場潛在康復需求巨大。
一、二級醫院轉型轉型康復、護理
8月23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提出要求。
《指導意見》提出,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鼓勵醫療衛生機構依法依規在養老服務機構設立醫療服務站點,提供嵌入式醫療衛生服務。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將上門醫療服務向養老機構拓展,為符合條件的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服務。
各地要優化醫療資源布局,通過新建、改擴建、轉型發展等方式,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和安寧療護機構建設,支持老年醫學科和安寧療護科發展,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推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
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居家醫療服務、醫養結合簽約服務,以及醫療資源富余的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床位開展養老服務,要嚴格執行相關規范,收入納入醫療衛生機構收入統一管理。
各地要在摸清失能等老年人底數的基礎上,結合入住需求和意愿,采取差異化補助等多種措施,推動養老機構改造增加護理型床位和設施,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主要接收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老年人。
各地要指導支持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簽約合作,為養老機構提供預約就診綠色通道、上門巡診等服務,做實合作機制和內容,提高醫養結合簽約服務質量。鼓勵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衛生機構,支持內設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能力建設,提升診療服務質量。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康復站,鄉鎮衛生院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殘疾人照護機構統籌規劃、毗鄰建設,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實現資源共享、服務銜接。
將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療聯合體管理,與醫療聯合體內的牽頭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等建立雙向轉診機制,提供一體化、連續性服務,實現醫療、康復、護理、養老服務資源的高效協同。鼓勵基層積極探索相關機構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規范轉換機制。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金民工程”,建設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全面掌握老年人健康和養老狀況,分級分類開展相關服務。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康復輔助器具類、中醫數字化智能產品及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需求。
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采取“醫藥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的方式收費。提供的醫療服務、藥品和醫用耗材,適用本醫療衛生機構執行的醫藥價格政策。
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管理。根據醫養結合特點,合理確定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醫保總額控制指標,探索對安寧療護、醫療康復等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穩定的疾病實行按床日付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向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定點醫療衛生機構預付部分醫保資金。
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治療性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足額支付符合規定的基本醫保費用。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適應失能老年人基本護理保障需求。鼓勵商業保險將老年人預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納入保障范圍。
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可用于建設醫養結合項目。允許盤活利用城鎮現有空閑商業用房、廠房、校舍、辦公用房、培訓設施及其他設施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并適用過渡期政策,五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
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優先保障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醫養結合項目用地需求。允許和鼓勵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用于醫養結合項目建設。
平均增速20%,康復器械市場未來在哪?
康復醫療行業終端受益者主要涵蓋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殘疾人、術后功能障礙者、產后功能障礙者、重疾人群等群體,潛在康復需求巨大。
據《柳葉刀》研究統計,中國是全球康復需求最大的國家,中國康復醫療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7.1%,與此同時康復醫療器械行業的平均增速約為20%左右,康復醫療器械行業已成為醫療器械這個朝陽產業的重要部分,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中國康復醫療市場服務總消費金額由2011年的109億元增至2018年的583億元,CAGR26.9%,預計康復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2021年將達到1032億元、2025年將達到2207億元,康復醫療千億市場亟待挖掘。
作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康復醫療服務及康復醫療器械能夠幫助患者加快身體機能恢復、降低復發率、減少并發癥,并可節約總體治療費用,在醫療體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醫學、經濟和社會價值。
2021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康復醫療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要求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健全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康復醫療專業隊伍建設,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康復醫療領域改革創新,推動康復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
2021年10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工作方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寧夏回族自治區15個省份成為這次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地區,時間為2022年1月—12月。
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針刺、灸療、康復等中醫裝備,婦幼健康及保健康復裝備等,對康復醫療器械板塊構成全面重大利好。
縱觀我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雖然容量空間巨大,但尚無龍頭跑出。
目前A股上市的主要有普門科技、偉思醫療、龍之杰(誠益通子公司)、翔宇醫療4家公司。市值均未超過百億元,規模相對有限。制圖:賽柏藍器械根據《2021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年共有康復醫學科床位300391張,每千人床位為0.21張、而2018年僅為0.18張、供給雖進一步擴張,但是需求仍將進一步趨緊。
翔宇醫療2022半年報提到,目前,我國存在康復需求的人群數量巨大,但康復醫療供給嚴重不足。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保政策推進以及醫療技術提升,民眾對康復保健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未來“預防、治療、康復”相結合的理念將更深入人心。各種功能性障礙群體對身體各項功能恢復的康復需求越來越強烈,將有效提高康復醫療就診率及覆蓋率。
在巨大需求刺激下的康復醫械產業,等待已久的東風已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