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里來了“機器人護士”?昨天,在仁濟醫院,醫護人員先從電腦中調取處方,生成二維碼后貼在輸液袋上,再把藥劑、一次性配藥器、輸液袋放在機器人內部的固定裝置上,掃描二維碼后機器人就開始自動配藥了。 一分鐘后,“機器人護士”就完成了一瓶輸液藥物的定量配置,并貼好了相應的患者信息、藥物名稱和用法用量。這兩個“機器人護士”首次在全國醫院出現,意味著靜脈藥物配置進入了更加潔凈、精準、安全、智能的“機器人時代”。
許多腫瘤病人需要定期到醫院接受化療,而化療藥物不僅對患者有毒副作用,對長期從事化療工作的醫護人員也有危險。為免除醫護職業傷害,也杜絕藥物污染,國內首臺靜脈用藥配置機器人在仁濟醫院正式啟用。
走進仁濟醫院日間化療中心,兩個長方體的半透明“柜子”立刻吸引了人們的視野。走近細看,會發現這個“柜子”與傳統的配藥操作臺完全不同,它不僅帶有智能的液晶觸摸屏用以控制配藥操作流程,還有多個機械手在“柜子”里的轉盤上靈活地工作。
只見工作人員先從電腦中調取醫生處方,生成二維碼后貼在輸液袋上,再把藥劑、一次性配藥器、輸液袋放在機器人內部的固定裝置上,最后掃描二維碼,機器人就開始自動配藥了。很快,轉盤上放置的各種藥物就在這“巧手”的幫助下完成了輸液定量配置,并貼好相應的寫有患者信息、藥物名稱和用法用量的標簽,由工作人員分發到各病區。這個神奇的“柜子”就是我院最新引入并啟用的靜脈藥物配置機器人。
以往,仁濟醫院靜脈化療藥物都由靜脈藥物配置中心(PIVAS)的護士和藥師手工配置。據國內一項不完全統計,90%以上的PIVAS護士在手掰安瓿瓶、分離注射器、處置用過的針頭、拔針時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手割傷。由于此類藥物大都具有細胞毒性,即使防護措施再嚴密,工作人員依舊存在職業暴露的危險,易受到藥物的毒害,對職工的健康造成了不小的隱患。此外,由于配置過程中需要多次抽吸藥物,外加每個操作臺的潔凈度和通風程度的差異性,使得所配置的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被污染的風險,對患者的用藥安全造成了隱患。而相比之下,我院此次引進的靜脈藥物配置機器人具有質量穩定、操作便捷、防護嚴密、用藥安全等諸多優勢。
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1)全球首創同時支持安瓿瓶和西林瓶包裝的藥物配置,可以自動完成安瓿瓶切割,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實現西林瓶與安瓿瓶藥劑的混合配制。2)機器人在配藥過程中專業處置有毒藥物,智能簡捷,操作簡便。智能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藥品檢測、針頭軟管排氣、西林瓶藥劑混合、安瓿瓶切割、藥液抽取、劑量檢測、輸液袋藥劑混合、針頭丟棄”等一系列操作,而工作人員只需要將藥品放入轉盤上的指定位置即可。這樣一來,既能確保所配置的藥物劑量精確、不受污染,又能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更能最大程度地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增長的化療藥物配置需求。3)更加精準。采用創新的一次性配藥器,不僅減少了配藥流程中的反復穿刺,確保了所配置藥物的純凈度,更將劑量精準度控制在95%以上,減少了配藥污染,提高了配置效率,還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4)配置空間實現了全密閉,潔凈度達到百級并形成負壓,保證有毒氣體的及時排放。5)世界首創的安瓿處理技術及部分抽吸技術。6)配藥過程全程監控,實現配置過程的可追溯。7)適用面廣,既可以放在日間化療使用,也可以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PIVAS)和臨床科室使用。8)實現了醫療廢物的自動回收。9)實現了與醫院信息系統的信息對接,方便數據的傳輸和處方的復核,真正做到了配置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10)完全阻斷護理人員與有毒藥物的接觸,有效保護了醫護人員。
全國首臺靜脈藥物配置機器人在仁濟醫院的成功啟用,不僅為醫護人員和化療患者提供了安全和便利,更將為仁濟醫院日間化療中心的運轉提供更為強大的助力和保障,為進一步提升仁濟醫院醫療護理質量和用藥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做出了積極貢獻。
仁濟醫院副院長聞大翔介紹,今年1至5月,日間化療中心共接診患者4020人,5月更創下單月933人的新高。“現在兩臺機器每天能夠完成100至150袋左右的化療藥沖配,覆蓋了日間化療中心90%的需求。”日間化療中心護士長仇曉霞告訴記者,“它每一次的工作時長最多5分鐘,雖然比有些人工沖配慢,但現在一個醫護人員就能同時操作兩臺機器,大大提高了效率。”仁濟醫院開創性引入靜脈藥物配置智能機器人,其根本是出于對護士與藥師的保護與關懷。
未來,仁濟醫院還將逐步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推廣配藥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