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2家市屬醫院16家在四環內,占機構總量七成多,坦白講每一家醫療機構都幾乎變成了城市‘堵點’。”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副局長劉建民近日做客訪談時表示,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將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調整空間布局為主線,高效推進北京市市屬醫院的功能疏解工作。
北京核心區醫療機構預計疏解總床位超5000張
劉建民在訪談中表示,疏解城市核心區醫療資源,促進資源的均勻布局是北京市醫管局下一步聚焦的重點工作。
根據北京市醫管局初步制定的市屬醫院疏解方案,核心區醫療機構疏解總床位將達到5675張,預計可減少中心城區日均門診人次約4.6萬,降幅為49%。僅二環路以內,北京市屬醫院編制床位就將由目前的7951張減少為3766張,壓縮床位占現有床位數的52.65%。
據劉建民介紹,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北京市屬醫院將在“十三五”期間啟動或完成大約11所醫院的疏解任務,其中包括天壇醫院、北京口腔醫院兩所醫院的整體外遷。
據了解,這兩所醫院將整體從二環內遷到豐臺花鄉地區,將疏解床位1070張,其中天壇醫院新址的總建筑面積達到35.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6.6億元。此外,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兒童醫院、積水潭等9家醫院將在北京五環以外選址建設新院區。
醫療合作 “托管”模式讓百姓就近就醫
“北京遠郊區以外的老百姓想到大醫院看病需跑大半個北京城,這是家常便飯,老百姓能更方便就醫的需求就是我們改革的動力。”劉建民說,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解決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過度集中的問題。
據介紹,自2012年以來,北京市屬醫院相繼啟動與郊區醫院的“托管模式”。如北京友誼醫院托管了通州新華醫院及平谷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托管了順義區中醫醫院及延慶區中醫醫院、世紀壇醫院托管了海淀區羊坊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托管順義區婦幼保健院,這些醫院通過輸出醫療技術和管理技術,旨在切實提升當地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的就醫需求。
“目前,越來越多的醫院加入到了‘托管’的隊伍中。”劉建民說,除了托管醫院,醫管局方面還通過鼓勵開放辦院、合作辦院、技術合作等手段提升北京市醫療機構整體服務能力。
對口支援、人才培養、技術合作力推京津冀醫療均衡化
劉建民說,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正在通過對口支援、人才培養、技術合作等多方式推進京津冀優質醫療均衡化。據介紹,目前北京與張家口、曹妃甸均已開展了醫療合作項目,其中朝陽醫院等4家市屬醫院與河北燕達醫院建立了對口合作關系,天壇醫院等4家市屬醫院與張家口市5家醫院建立了對口合作關系,安貞醫院等3家市屬醫院與曹妃甸2家醫院建立對口合作關系。
“特別在很多重點學科方面,北京市屬醫院給予了津冀兩地很大的技術支援。”劉建民說,北京天壇醫院在張家口市第一醫院成立了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北京同仁醫院在張家口市第四醫院成立同仁醫院眼科研究所遠程眼科會診基地、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崇禮縣人民醫院合作籌建了“崇禮縣創傷骨科醫院”。
此外,為了促使北京市屬醫院與津冀兩地在醫療資源均衡化上面有更加長足的合作發展,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在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劉建民表示,在各個項目進程中,有合作關系的醫院自發的安排一些培訓的活動,如,曹妃甸區醫院的心內科、急診科、超聲科醫生到安貞醫院進修學習、安貞醫院的院長帶領心內、神內、內分泌科的專家團隊到曹妃甸區醫院進行義診咨詢,這非常有利于津冀醫生診療技術水平的提升。
據悉,目前北京市21家市屬醫院已與津冀38家醫院建立了52個醫療合作項目,其中,市屬醫院與政府合作項目13個,自主合作項目39個( 含托管類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