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深圳這枚學霸:醫改成績全省第一!
加入日期:2016/8/31 15:21:18  查看人數: 686   作者:admin

    日前,廣東省醫改辦發布了2015年度全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考核結果通報,深圳的綜合得分全省排名第一。

    此外,被譽為深圳醫療“基本法”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將于2017年1月1日實施。


    好消息這么多——先來看看政府在醫改方面做了哪些事——


    大手筆投入填“洼地”


    解決平湖50多萬居民就醫需求


    位于龍崗區的平湖醫院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前身為平湖籍愛國華僑劉鑄伯先生捐建的念婦賢醫院,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隨著人口不斷增長,老醫院在規模和設備上都遠遠不能滿足如今50多萬平湖人的就醫需求。


    去年7月15日,馬興瑞書記到龍崗區調研時,了解到這個“老大難”問題后當場拍板:加快平湖新醫院前期工作,擴大建設規模,由市區兩級政府投資,并確定年內開工。


    市區聯動、創新機制,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新平湖醫院由市區兩級投資18億元,按照2000個床位的市屬三級綜合醫院規模,分為兩期建設,將于2018年投入使用。


    “從書記調研拍板,到新醫院順利開工,短短110天,這項惠及平湖50多萬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就動工了,我要為這樣的辦事效率點贊!”土生土長的平湖人劉旦華感慨地說。


    針對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的問題


    深圳市持續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基層醫療集團的基礎建設。“十二五”期間,全市財政衛生總投入599.1億元,年均增長13.9%,基本實現每個區有一家三級綜合醫院、每個社區有一家社康中心。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再投入約1400億元,加快推進48個衛生重大項目建設,


    加快構建以17個區域醫療中心為引領、60個三級綜合醫院和一批重點專科醫院為骨干、4000個社康中心、門診部和診所為依托的多元化城市醫療服務體系。


    就優質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能力不強問題


    我市全面實施“醫療衛生三名工程”,打造名院名校名醫集聚的醫療衛生高地。至今,已引進了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知名高等院校來深辦醫辦學,引進了國內外73個高水平醫學學科團隊。全市三級醫院從9家增加到25家,三甲醫院從3家增加到10家;省級以上重點學科從48個增加到78個。


    未來五年,還將引進中南大學、四川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來深舉辦醫學院或附屬醫院,爭取到2020年,本市醫學類院校達到5家以上,建成10家以上高等院校直屬附屬醫院。


    分級診療改革


    七成普通門診將在基層解決


    分級診療改革是當前全國醫改的重中之重,也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路徑。


    深圳的分級診療改革在全國走在先。去年底以來,我市相繼出臺了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全面推進家庭醫生服務、加強社康中心能力建設、醫保支付方式試點等實施方案,并在羅湖區試點建立了與分級診療相結合的醫保費用“總額管理、結余獎勵”制度,得到了國務院醫改辦和廣東省醫改辦的充分肯定。


    在已規劃建設了613家社康中心,實現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政府又加大投入強基創優,人財物重點向基層傾斜,重點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據悉,目前全市選擇在社區首診的醫保參保人達到865萬人,占全市參保人總數的70%。全市基層診療量占全市診療總量的64.5%,其中社康中心診療量約占35%。今年1-6月份,社康中心的門診量同比增幅達到9.3%。市衛計委表示,到2018年,常住人口萬人全科醫生數達到3名以上,全市七成以上的普通門診都將在基層解決,讓大醫院更專注于解決專科病。


    公立醫院改革的“深圳模式”


    公立醫院改革是醫改中難啃的硬骨頭。2010年,深圳成為全國首批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


    去年5月,《深圳市公立醫院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方案》出臺,我市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公立醫院改革的“深圳模式”。


    在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深圳在新建醫院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建立運營管理績效評價制度;改革財政補助機制,實行“以事定費、購買服務、專項補助”,促進醫院服務提質增效;推行人事制度綜合改革,全員去編制化,實行崗位管理,以崗定薪;試行打包收費,促進醫院自覺控制醫療服務成本。


    全市公立醫院財政補助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例從2009年的17.2%提高到2015年的28.5%。


    在醫藥分開改革上,深圳在2012年在全國率先取消了所有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全市公立醫院的藥占比從改革前的38.7%下降到2015年的32.6%(全省平均37.5%)。從7月起,我市開始實施藥品集團采購的改革,通過全市公立醫院藥品的統一采購、生產、配送,進一步擠掉藥價水分,實現藥品采購總費用降低30%以上。爭取到2017年,全市公立醫院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下降到27%以內。


    居民健康水平向發達國家看齊


    47項公共衛生服務“大禮包”給市民


    在政府每年公布的民生實事項目中,公共衛生服務必定列在其中。去年,“推進健康深圳建設”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努力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上工治未病”,從“以治病為主”轉向“以預防為主”,是深圳醫改的一個重要理念。今年,國家衛計委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45元,但在深圳,這一補助標準已達到70元,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在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上,深圳加入了大量的“自選項目”,把給市民的公共衛生服務的“大禮包”升級到了47項。


    從小兒的脊髓灰質炎等疫苗的免費接種到婚前、孕前免費檢查,再到老年人的流感肺炎疫苗免費接種、健康檢查等,政府的“禮包”涵蓋了全生命周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無論是否是戶籍,只要是在深常住的人口,都可享受這些健康福利。


    去年以來,深圳更是率先在國內向社會公開發布“流感指數”、“登革熱指數”、“腹瀉易感指數”,指導市民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并通過完善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機制,及時有效控制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登革熱等重大傳染病疫情。


    市民健康水平得到穩步提高。2015年,市民人均期望壽命79.7歲,比2009年增加2歲,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36歲;全人口孕產婦死亡率6.18/10萬、嬰兒死亡率2.02‰,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按照“衛生強市”的目標,到2025年,市民人均期望壽命還將要提升到82歲!


    那么,明年起將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又將給深圳人帶來哪些好處呢?


    大醫院可以限號了人擠人對醫患雙方都不好


    到大醫院看病,排上半天隊,問診過程卻只有匆匆幾分鐘,這種備受社會詬病的情況有望得到改變。根據即將出臺的新《條例》,二、三級醫院可以適當限制接診非急診、非轉診患者;醫療機構可以根據門診醫生類別和專業特點安排每日接診患者的人數,以保障患者的就診時間。


    深圳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限制醫生接診量,實際上就是今后醫院門診要實施限號。


    大醫院限號后咋辦?去基層醫療機構,醫保報銷更多!


    在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不少人擔心限制門診醫師接診量,會導致市民掛號更加困難。針對這個問題,《條例》要求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明確二、三級醫院主要承擔急診、住院、疑難危重病癥的診療服務和醫學重點學科建設、醫學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基層醫療機構主要承擔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基本診療、康復和護理服務。


    今后到基層醫療機構看病將享受更多醫保報銷。


    群眾患病后可以第一時間問診自己的家庭醫生。從而建立“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合理就醫秩序。


    患者需復印病歷須六小時內提供


    條例規定,患者或者其代理人享有查閱或者復印、復制病歷的權利。對已完成的病歷,醫療機構應當在正常工作時間六個小時內提供查閱或者復印、復制。


    患者對其病情、醫療措施和醫療風險、費用等享有知情權,不宜或者無法告知患者的,應當告知其近親屬或陪同人員。


    醫療機構納入公共場所“醫鬧”就別想再鬧了


    《條例》明確將醫療機構納入公共場所,嚴禁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威脅、要挾醫療機構,在醫療機構尋釁滋事,聚眾鬧事,圍堵醫療機構,侮辱、威脅、謾罵、傷害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其他工作人員等行為。醫療機構的醫療秩序以及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條例》明確將醫療機構納入公共場所,嚴禁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威脅、要挾醫療機構,在醫療機構尋釁滋事,聚眾鬧事,圍堵醫療機構,侮辱、威脅、謾罵、傷害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其他工作人員等行為。醫療機構的醫療秩序以及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別再塞紅包了!醫生收了可被吊銷執業證書


    《條例》進一步強化了醫護人員的從業規范,重點監管收取“紅包”、違規推薦藥品等行為。違反者將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暫停執業6個月以上1年以下,情節嚴重者則將被吊銷其執業證書。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薇曾多次來深調研深圳醫改,她認為深圳醫改走在全國前面,有四大亮點:


    第一,財政保障有力度。深圳財政實力非常強,對公立醫院的財政保障補償非常到位,對基層保障也很有力度,對民營醫院、社會辦醫也有真金白銀的補貼。深圳財政投入不是“愣”投入,而是通過建立科學的、杠桿式的補償機制撬動資源,引導服務方式變革。


    第二,資源配置有辦法。我們都知道,在整個醫改當中,看病難主要問題就在于資源供給不足和配置不夠均衡。深圳在這個方面做到了兩點:第一點,就是從分級診療這個角度,上下聯動、一體化運營。第二點,構建了一個公平競爭的醫療服務市場,多元化辦醫。


    第三,體制改革有新意。在管辦分開改革上,深圳成立醫管中心,設立法定機構,制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管理的辦法,這在全國是很少見的。在政事分開上,醫院自主權、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圳也走在前面。


    第四,醫改總體有成效。在改善老百姓就醫感受、煥發醫院運營活力、提升醫務人員職業體驗、建立良性運轉的醫療服務市場環境這四方面,深圳都有明顯改善。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衛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