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創始人龔曉明談移動醫療
看病可以不用去醫院?這是老百姓對于移動醫療的一大疑問。為此,近日記者對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APP創始人龔曉明醫生做了采訪,龔曉明醫生對此回應:移動醫療產品是促使國內醫療改革的推動力,它或許現在不能全面的讓老百姓體驗到這種形式可以看病,但從移動醫療的發展和國際趨勢看,未來一定行。
移動醫療的出現,改變了過去人們只能前往醫院看病的傳統生活方式,讓聽取醫生的建議變得唾手可得,同時可以獲得各種與健康相關的科普知識與資訊,最重要的,是人們通過移動醫療消除了生病所產生的巨大心理壓力。移動醫療的出現不僅節省了老百姓大量用于掛號、排隊,甚至交通成本,同時從而引導了一種變治病為防病的理念。
網頁搜索移動醫療,有1480000個結果,分析、預測、融資、合作,這些詞充斥著整個頁面,老百姓要想了解移動醫療能為自己做點什么確實有點難。于是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走訪了龔曉明醫生以及他的移動醫療產品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
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APP一邊鏈接的是有中國婦產科網背景的醫生端,一邊是全國1500萬以上婦產兒家庭。通過從offline的見面,到提供online的服務,實現了線下醫生線上聯系,為婦、產、兒科的患者與醫生搭建了一對一在線服務平臺。據相關數字顯示,在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APP上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位三甲醫院醫生回復患者的疑問,科普文章及視頻也是其品牌所重視的。
龔曉明醫生說:“在我內心深處,醫療是一種服務,做服務不能單獨考慮乙方醫生的想法,當你提供優質服務的時候,你才更容易獲得尊重。”
幾個月前,龔曉明醫生在路過北京協和醫院門診的時候被一推黃牛販子圍上來,“要號碼?專家號!”這讓龔曉明醫生哭笑不得又痛恨,連夜撰寫了一篇《論如何消滅協和醫院門口的黃牛》。文中不僅反思為何黃牛屢禁不止,更是提出供需矛盾背后是什么的論點。黃牛的出現是利益在作祟還是市場需求問題?龔曉明說:“是因為市場缺乏,是醫療服務價格沒有市場化的反應。再者,我們把醫師培訓體系建立起來,讓全國各地都有均質化的醫生,我們的老百姓才不會舍近求遠來看病。”
有中國婦產科網背景的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APP在2015下半年十分活躍。據了解,中國婦產科網近半年來已簽約十多家婦產醫院,在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APP上直接找到醫院醫生正是簽約這些醫院的最終目的。同時,合作方醫院醫生將會通過安裝于醫院內的點播系統以及風信子醫生手機APP客戶端來聆聽4200多個專家講座,欣賞500多個名家手術錄像,而中國婦產科網的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APP也將會為合作醫院的病人提供醫生的一對一服務,實現更大的醫生價值。中國婦產科網和風信子APP兩個平臺將助力簽約醫院,對醫務人員進行全方位提升,進一步提高各個醫院在全國婦產行業內的影響力及全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作為一名醫生,龔曉明為醫生的市場價值考慮,作為一名移動醫療創業者,龔曉明又能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患者所需。
從醫生端到用戶端,是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APP的兩個端口,亦是龔曉明醫生生涯的兩個階段。
17年的醫生生涯讓龔曉明明白了國內醫療改革的推進還需從醫生自由執業開始,由此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醫生技術價值過低,醫患關系緊張等這些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同時這種以市場價值來決定醫生服務價值的理念又與推進醫生自由執業是相輔相成的。
與支付寶合作婦幼日,開設風信子健康講堂等,風信子-婦兒私家醫生以這一系列行動關注患者用戶的切身體會及反饋,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創造和實現自身價值。這,就是龔曉明醫生與他的移動醫療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