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激情_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_xxxxhdvideos18._午夜电影理论片888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發改委:高值耗材出廠價公開、打包控價!
加入日期:2017/10/26 14:43:46  查看人數: 814   作者:admin
10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八大以來醫藥價格改革專題報告,其中提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將重點從4個方面加強高值醫用耗材價格監管。
 
  所提四招個個都是“實錘”,更有曾一度遭遇企業抵制、被長期擱置的政策或將重出江湖了。
 
  1、取消耗材加成
 
  報告提出:在已經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政策,推動破除“以械補醫”。
 
  今年內,全國所有公立醫院都要取消藥品加成,“以藥補醫”即將翻篇。
 
  但這也意味著,“以械補醫”就要被重點盯上了,全國公立醫院也都將逐步取消可單獨收取醫用耗材費用的差率和差額加成政策,醫用耗材按實際進價銷售。
 
   “耗材零加成”直接影響的是醫院收入,渠道變窄,相關補償機制再沒跟上,醫院或會政策性虧損。而找補措施,卻有可能會落到耗材廠商身上,以各種名義出現的返點、托管模式受追捧。
 
  2、調查成本價
 
  報告提出: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成本價格調查,準確掌握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成本情況。
 
  高值耗材成本價格調查,以及出廠、口岸、以及零售價格大公開,若真落實了,高值耗材產品的價格將趨于透明化,廠商現有價格體系受沖擊。
 
  醫院也將得以掌握高值耗材的真實利潤,一改信息不對稱局面,在與供貨商的議價談判中更具優勢,議價空間會變大。
 
  3、出廠、口岸及產地、周邊零售價大公開
 
  報告提出:建立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常態化監測機制,動態監測高值醫用耗材的出廠價格、口岸價格,以及在我國、產地和周邊國家(地區)零售價格,并以適當方式對社會進行公布,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早在十年前,國家發改委就盯上了植(介)入類醫療器械的流通環節加價率和購銷價格管理。連紅頭文件都擬出來了,還在業內征過意見,但遭到外企的抵制,沒下文了。
 
  幾年前,新的植(介)入類醫療器械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又擬出來了,相比舊版文件,出廠(口岸)價到終端銷售價之間的最高加價率規定,實際上還差不多翻倍提升了。不過后來這事,又被擱置了。
 
  如今,國家發改委在十九大期間的專題報告中又明確提出,要對高值耗材的出廠、口岸價格進行動態監測,并面向社會曝光。
 
  要公開的還有在我國、產地和周邊的零售價格,現行的集中采購、公開招標模式,實際上已經將高值耗材的全國零售價給公開化了,不過對產地和周邊價格的曝光和參考,還沒怎么見到。
 
  看起來,發改委對高值耗材實行限價之心還沒死。
 
  而與十年前和幾年前相比,醫改環境已經大不同了,醫療器械反價格壟斷也自2013年開啟了,曾經被擱置下來的事,這一次,可能是真的要成為現實、“重出江湖”了。
 
  4、打包降價
 
  報告提出:研究將質量差異不大、價格水平相當的部分高值醫用耗材打包納入醫療服務項目,通過制定醫療服務收費標準間接控制醫用耗材價格水平。
 
  醫用耗材打包收費,其實就是使耗材成為成本因素,誘導醫院大幅砍價,并減少不必要耗材的使用。
 
  2012年,發改委就推出了這一價格管理政策,要求盡量將一次性醫用耗材納入醫療服務項目打包收費,不允許再單獨收費。不過,從各地實踐來看,針對的還都是低值耗材。
 
  發改委提出要對高值耗材也實行打包收費,高值耗材廠商要受沖擊了。
 
  看看此前各地對一次性耗材打包收費的結果:
 
  內蒙古版價改,將闌尾切除術的手術費從每例270元漲到每例800元,但扣除300元打包耗材費,調整后的價格與全國平均每例500元的價格恰好持平。
 
  醫生手術費要大漲,患者花費卻不能漲,省錢空間從哪兒找?耗材打包收費,這就是手段。
 
  再比如山東青島市的價改,將許多允許另行收費的一次性耗材列入定價成本中,不再另行收費。結果,經測算,絕大多數價內耗材的打包價格都要低于2005版本所用耗材費用。有的醫院,患者某手術中的價內耗材竟由2900多元降到了230元。
 
  附:發改委報告中的未來醫藥價格改革6大任務
 
  醫藥價格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十八大以來,改革雖然取得突破性進展,但離改革目標要求尚有距離,需要將改革向縱深推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圍繞醫藥價格改革既定目標、路徑和任務開展工作,要重點抓好以下方面:
 
  ——進一步深化藥品價格改革。
 
  按照《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要求,繼續推動有關部門繼續完善藥品采購機制、實施醫保支付標準等政策,同時強化藥品價格行為監管,進一步健全藥品價格監測預警體系,重點做好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價格監測和信息發布工作,必要時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努力構建藥價管理新機制。按照《關于改革完善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研究制定短缺藥品及壟斷原料的成本價格監測機制,加強短缺藥品成本調查和反壟斷調查。指導地方進一步完善低價藥品價格政策,建立清單目錄動態調整機制,能進能出,鼓勵低價藥品生產供應。
 
  ——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在前期取消藥品加成、同步調整服務價格的基礎上,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確定相關指標體系,系統提出逐步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方法、路徑和具體步驟,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指導地方強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與醫保支付、醫療費用控制的聯動,促進醫療機構建立有效的成本約束機制和提高技術服務質量的激勵機制。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區域協調機制,提高工作效率,維護政策的統一性。
 
  ——加快醫療服務定價方式改革。
 
  在前期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按病種收費改革,逐步擴大病種數量,并做好與醫保按病種付費的銜接,形成改革合力。同時加大對按服務單元收費、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費的研究工作,鼓勵地方開展試點。通過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費用控制、操作簡便、便于監管、多種方式相互補充的定價機制。
 
  ——加強高值醫用耗材價格監管。
 
  在已經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政策,推動破除“以械補醫”。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成本價格調查,準確掌握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成本情況。建立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常態化監測機制,動態監測高值醫用耗材的出廠價格、口岸價格,以及在我國、產地和周邊國家(地區)零售價格,并以適當方式對社會進行公布,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研究將質量差異不大、價格水平相當的部分高值醫用耗材打包納入醫療服務項目,通過制定醫療服務收費標準間接控制醫用耗材價格水平。
 
  ——做好經驗總結和政策評估。
 
  把總結好、評估好、宣傳好醫藥價格改革成效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及時總結可復制的經驗做法予以推廣。建立健全醫藥價格改革督導和考核機制,密切跟蹤地方改革政策落實情況,深入市縣進行實地調研,摸清各地實際情況,了解各地具體做法,及時進行通報。充分發揮信息化特別是大數據作用,準確掌握醫療機構改革運行以及醫藥價格、費用變化情況,及時完善相關政策。開展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執行情況評估,不斷完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