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帶量采購:殺價!擠掉原研!過一致性評價也是找死?!
加入日期:2018/11/20 8:38:22 查看人數: 910 作者:admin
國家帶量采購正式落地,大殺價就此開始?原研藥遭遇擠出?國內藥企會否將承受巨大壓力……
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我國藥品帶量采購正式通過國家頂層設計落地實施。
11月15日,經國家醫保局同意,《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文件》在上海藥事所網站正式發布。
同日,各試點城市均轉發了《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文件》,帶量采購火速啟動。
![](http://www.pharmnet.com.cn/image/upload/images/20181119090430.jpg)
那么,對于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大家要重點關注什么什么內容呢?帶量采購將給醫院和藥企帶來什么影響?帶著問題,筆者咨詢了相關醫藥專家、藥企人士。
▍最低報價中標,大殺價開啟
對于11城市帶量采購的降價問題,賽柏藍第一時間咨詢了上海市人社局醫保處副處長龔波。他表示,“帶量采購的藥品降價幅度,這個完全是市場競爭的結果。競爭充分的預判降幅會大點,如果競爭不充分的可能降幅會小點。具體降多少,暫時還說不準”。
他舉例,上海之前做了三批帶量采購,每一批中標結果中的同品種,價格平均降幅大概60%左右。
據采購文件,無論一個品種有多少家企業入圍,最終都只有一家企業進入最后的議價談判,且報價低者才能進入。
議價談判又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入圍企業大于等于3家的,也就是競爭充分的,企業報價符合要求的,直接擬入選;
第二種是入圍企業是2家或者1家,也就是競爭不充分的,需要看價格降幅,降幅在所有品種中排名前7,可以擬入選;否則要接受價格談判,通過競爭充分的平均降幅等確定議價談判最低降幅,企業接受則擬入圍,不接受則流標。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筆者做了個流程圖:
![](http://www.pharmnet.com.cn/image/upload/images/20181119090445.jpg)
說到最低報價中標,大家可能會對藥品的質量保證表示擔心,中標的品種不要淪為“一次性評價”。對此,龔波表示,質量是國家帶量采購的底線和亮點,會把患者用藥的水平和質量提升一個層次。因為都是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和原研藥可以替代的。
那么,中標之后藥品的質量怎么保證?他表示,這接下來肯定會有配套的措施的。以上海帶量采購為例,中標的品種都要近紅外光譜的檢測,這是上海藥監部門配合完成的,每一批產品都要進行檢測,以保證藥品質量的穩定性。這就要求企業,投標時是過了一致性評價的標準,中標后也要按一致性評價的標準繼續供貨。
▍原研藥或面臨專利懸崖
長期以來,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一直在招標、醫保等方面享受超國民待遇,并未體現專利到期的斷崖效應。而國內仿制藥,通過這么多年多次招標多次議價的市場充分競爭,價格已經和享受超國民待遇原研藥相差數倍甚至數十倍。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徐宜富昨日接受賽柏藍訪問時表示,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包括西方發達國家,都是主張仿制藥替代原研藥的。帶量采購政策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加速仿制藥替代原研,讓中國老百姓能用上、用得起的好藥。
他表示,本次國家帶量采購試點,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和原研藥同臺競技,理論上是競爭很激烈的,降價力度會很大。因此,原研藥的價格可能會出現“斷崖效應”。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接下來國家帶量采購,如果競價過于激烈,降價幅度過大,原研藥廠家有退出帶量采購的可能。
徐宜富透露,目前很多外企都在重心轉移,專注創新專利藥的銷售,而原研藥的銷售在逐漸減弱。如果降價過度,他們確實有退出國家帶量采購的可能,去做好剩余30%~40%市場,以及院外銷售。
這讓筆者聯想到上海第三批帶量采購,公布的19個品種的中標情況中,有17個由內資企業中標,12個直接擠掉外資企業,原研藥將主要著眼于剩下的50%市場。
上海第三批帶量采購進口替代情況:
![](http://www.pharmnet.com.cn/image/upload/images/20181119090504.jpg)
據國金證券分析,本次11城市帶量采購的31個品種,共涉及70余億市場。其中,多個品種在原來市場中是由外資藥企占主導的,例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厄貝沙坦等品種,原研藥企所占市場份額均在60%以上。
而本次11個試點城市的帶量采購,也是原研藥與仿制藥同臺競技,而且最低報價中標,在如此的降價壓力下,原研藥可能會選擇剩下的30~40%市場。
對此,昨日國家衛健委藥政方面專家在接受賽柏藍訪問時也表示,仿制藥本來就是降低原研藥市場份額的,未來,原研藥要么降價,要么失去大量的市場份額。
這樣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仿制藥替代原研。
▍國內藥企業面臨巨大壓力
采購文件明確提到,“若不參加或不接受議價談判的,該品種作流標處理,且將影響該企業在試點地區所涉藥品的集中采購”。
這就讓眾多參加11城市帶量采購的藥企,處境非常尷尬。不降價或降價不到位而導致的流標,理論上只是失去11城市帶量那部分市場。但按采購文件的要求,放棄11城市帶量采購,可能將影響11個城市所有的醫院市場。
瀚暉制藥全國商務及多元化業務副總裁劉琦對賽柏藍表示,由于國家帶量采購是獨家中標,那么對價格幅一定是有要求的。隨著越來越多高值的腫瘤藥進醫保,醫保部門需要騰籠換鳥,那也注定了藥價必須要降下來。
他表示,企業對降價是有壓力的,尤其是同品種三家及以上的。同時,降價對于企業來說很為難,一是接受降價中標,隨后可能發生的全國價格聯動,11個城市的價格放大到全國,全國市場都這個價了,這對企業產品的價格體系影響很大。
眾所周知,按政策要求,同品種過一致性評價滿三家,未過一致性評價暫停掛網。對此,劉琦表示,這是針對同一品規的情況,不同口服劑型、規格的未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還可以繼續銷售。
這就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某品種帶量采購中了個比較低的價格,但是沒有過一致性評價的其他口服劑型,不受帶量采購的影響,反而可以高價銷售。
▍過一致性評價,“找死”?
對于國內企業目前在一致性評價、國家帶量采購中面臨的問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徐宜富向賽柏藍分析了以下幾點:
1、根據要求,屬于“289基藥目錄”的品種,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但是現在還沒到最后期限,所以就會形成一致性評價先過和后過的時間差,有些品種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趕不上本次帶量采購。
2、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注射劑一致性評價的正式文件,也沒有注射劑一致性評價的標準,只有按新注冊分類實施后申報并批準上市的少量注射劑,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大量注射劑,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且療效確切,還沒有通過一致性評價。也就是說,有很多全國實際臨床廣泛使用的注射劑不能參加帶量采購,連機會都沒有。
3、國家帶量采購是最低報價中標、獨家中標,那么對于帶量采購的量而言,產能不足的后來中標企業,擴大生產線及認證的周期是個問題。今年以來原料藥漲價問題很嚴重,最高漲幅達30倍。加上一致性評價的投入成本,一味的追求最低價,企業的成本也在大幅上升,一致性評價的積極性有一定影響。人民日報曾兩次詬病最低價中標影響中國制造和大國工匠精神。
徐宜富表示,“企業非常愿意踐行企業責任、做出應有的貢獻。但這需要政策協調、配套政策、戰略思維和可持續發展。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優化頂層設計,推進科學集采,更好地推進健康中國戰略”。
寫到這里,筆者想起了近日業內流傳的一個說法:“不過一致性是等死,過一致性評價是找死。”
確實,不過一致性評價是“等死”。“289目錄”的品種,在2018年底前未通過一致性評價,則其批文有效期到期后,不能申請再注冊。對于“289目錄”外的品種,自首家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后,其他藥品生產企業的相同品種原則上應在3年內完成一致性評價;逾期未完成的,同樣不予再注冊。
而過了一致性評價藥品,參加國家帶量采購,最低價才能中標,一年一次,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按這種情況,想想過了一致性評價也有點“找死”的感覺。
藥品是特殊商品,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所用的藥品,是質量第一,價格合理,而不是唯低價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