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醫院成為國際醫療旅游試點!附名單
加入日期:2020/8/21 10:11:00 查看人數: 1361 作者:admin
近日,上海市衛健委官網發布通知,公布《上海市首批國際醫療旅游試點機構名單》,并要求各單位積極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國際醫療旅游服務模式,培育富有競爭力的醫療旅游服務產品。
根據《通知》,上海市首批國際醫療旅游試點機構名單為:上海泰坤堂中醫醫院、上海愛爾眼科醫院、上海華順醫院、上海嘉會國際醫院、上海德達醫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上海禾新醫院、上海新瑞醫療中心、上海冬雷腦科醫院。
此外,上海和睦家新城醫院、上海希瑪瑞視眼科醫院、上海薇琳醫療美容醫院、上海曜欣門診部、上海首爾麗格醫療美容醫院、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上海圓和新永門診部、上海生命樹醫療美容門診部、上海浦濱兒童醫院、上海優仕美地巨富里醫院也作為種子培育機構,被列在名單中。
早在2018年7月23日,上海市發布《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本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醫學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健康服務業50條”),就明確提出在上海打造集高端醫療、運動康復、休閑養生為一體的國際健康旅游集聚區。
在亞洲醫學中心和國際醫療旅游中心的雙重定位下,近年來上海聚集了一大批優質的社會品牌醫療,包括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聯新國際醫療、希瑪眼科等國際知名醫療集團;上海和睦家醫院、上海冬雷腦科醫院、上海愛爾眼科醫院等正是首批國際醫療旅游試點機構的主力軍。
此外,大型醫療城——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也在加速建設,一批定位為國際醫療旅游的高品質醫院及診所也將陸續開業。
被忽略的7000億美金市場
醫療旅游一直是一塊被忽略的“大蛋糕”。數據顯示,全球醫療旅游產業從2000年不到100億美金,飆升至2017年的7000億美金,年均增速20%,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根據去年世衛組織的預測,至2020年,醫療健康相關服務業將成為全球最大產業,觀光休閑旅游相關服務則位于第二(如果沒有疫情),兩者相結合將可占全球GDP的22%。
據《上觀新聞》介紹,瞄準這片“藍海”,近年來國際醫療旅游市場發展相當蓬勃。在美國,醫療旅游觀光客有十年往返免簽優惠政策。在泰國,2006年醫療旅游者為150萬人次,至2015年已達281萬人次。而韓國、新加坡、印度等地,醫療旅游人次也翻倍增長。韓國醫療旅游人次由2008年2.7萬人次上升至2016年的36.4萬人次;印度由2009年的11.37萬人次上升至2013年的23.69萬人次;新加坡則由2005年37.4萬人次上升至2012年的近百萬人次。
業內人士透露,在醫療旅游“走進來”的領域,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國內赴海外就醫“走出去”的領域,我國的消費群體卻一直持續增長,換句話說,僅僅是將國內有海外就醫需求的患者留在國內,就已經是一塊“大蛋糕”。
私立醫院扛起醫療旅游大旗
專家表示,我國醫療旅游發展還是起步階段,醫療旅游市場主要分步在上海、北京、海南、廣州、成都等醫療技術、設備先進,或醫療保健資源豐富的地區。
其實,早在《健康中國2030發展綱要》中,我國就針對健康旅游的發展給出明確目標。而隨著國家政策對社會辦醫的鼓勵和支持,近年來,國內醫療健康產業園區已經“多點開花”。
例如擁有“超級政策”加持、我國首個以國際醫療旅游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試驗區——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總投資額150億元、規劃總床位1.5萬張的西安國際醫學城;規劃總面積65平方公里的成都國際醫學城、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以及文章一開始就提到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等。
此外,在不少品牌民營醫療機構中,國際病人也越來越重要。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曾在考察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后了解到,該院50%都是國外病人。
在去年10月29日舉辦的“國際醫療旅游業務相關行業規范標準”研討會上,陸道培血液病醫院李定綱院長介紹,目前,中國的民營醫院已經超過21000家,在當前生態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不少民營醫院的發展和生存空間正在消失,估計將要有50%-80%的民營醫院將難以為繼,反觀國外,大量私立醫院早就將目光轉向7000億美金的國際醫療旅游市場。
李定綱表示,目前在國際醫療旅游市場,亞洲發展最好的是泰國和印度,以印度為例,一個心臟病醫院一年可以做8000例國際心臟病搭橋換瓣手術,死亡率和感染率遠遠低于國際標準。而實際上,國內像武漢亞心一樣的民營醫院技術根本不比國外差,完全可以走出國門、沖出亞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