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支架集采使用配套政策,看到這三點新意
加入日期:2020/12/19 15:12:15 查看人數: 1994 作者:admin
國家發布冠脈支架集采使用配套政策,看到三點新意。
2020年12月17日夜,國家醫保局公開《關于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見》,在筆者看來,這一份篇幅不長的文件里,干貨滿滿。為藥耗集采工作可持續推進提質強基。本文,我們直接跳過“規范掛網和配送、落實基金預付”等環節,主要關注如下三方面新意:
1、做好醫保支付標準的強制過渡
12月17日晚,國家醫保局公開《關于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見》,在筆者看來,這一份篇幅不長的文件里,干貨滿滿。為藥耗集采工作可持續推進提質強基。本文,我們直接跳過“規范掛網和配送、落實基金預付”等環節,主要關注如下三方面新意:
![](http://www.pharmnet.com.cn/image/upload/images/20201221083725.png)
(文字引自:國家醫保局)
分析:短短一段話,有幾個里程碑。第一,標志著首批國家耗材集采的中選價即為支付標準,全額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使患者、醫保基金馬上得到實惠;
第二,各地對中選產品以外的冠脈支架合理設定支付限額,相當于鼓勵地方從合理性上試點創新;
其次是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中選產品的降價紅利在第一時間被患者和醫保基金拿走了。所以,醫保基金要出來做一些補償。
2、提出對醫療機構的激勵和約束
藥耗集采分不開。在中選規則上,耗材比藥品復雜。在結余留用上,藥品給耗材參考。
![](http://www.pharmnet.com.cn/image/upload/images/20201221083741.png)
(文字引自:國家醫保局)
前面提到醫保基金要出來做一些補償。補償程序是:基于集采品種在醫保資金單列預算管理,且醫院也相應地單列預算管理,才能較清楚計算醫保資金、醫療服務成本的節約部分。
補償內容是:結余留用按一定比例,并非全額留用,這相當于鼓勵地方從合理性上試點創新。
補償期限很復雜:第一,對開展按病種付費的地區,第一年可不下調支付標準,但條件是確保患者自付部分完全享受集采降價效果。這相當于醫保基金掏出“真金白銀”來支持“全額留用”的報銷部分,是暫時的。
第二,從“各種激勵方式應避免重復”來看,藥耗集采及其結余留用在長期是存在不確定性的,這最終也是合理的。所以,醫保基金要加快建設補償機制。
3、低調小聲地提出手術費的調價
關于當前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是四部門的職能聯動。筆者認為:醫療改革比醫保改革勢大,醫保改革比醫療改革力沉。醫保部門可試探為醫療服務價格造指數、為醫療服務機構造系數,但在此覆蓋層面之下的實數、基數還得醫療部門自己操刀。
![](http://www.pharmnet.com.cn/image/upload/images/20201221083809.png)
醫保目錄包括藥品、診療項目(耗材)、醫療服務設施的“三目錄”,后知、后覺、后動的就是診療項目。這是醫療與醫保之間直接面對、握手言和的戰場。醫療與醫保兩邊既在診療項目上相向而行,又要堅持各自主張。目前來看,醫保是在催促醫療:加快調整、相比較調整。
而這兩種調法之間是有矛盾的。快調當然可以,但沒有調整空間或可調空間微小怎么解?去哪尋找空間呢?直觀看,最適合從集采行為的結余里找,但這份結余先被醫保基金和患者拿走了,雖然又暫時性地由醫保基金按一定比例補償回來。
因為非常碎片化,醫療部門能調這里就不能調那里;因為非常不穩定,醫療部門今天調了明天又無補償。長遠看,還得從支付方式的結余里找,這樣醫保與醫療你好我好。
醫保是不懂醫療從過去到將來的信息訣竅的,只懂得戰略購買、數據分析、績效評價等。因為醫療是需要有利益動機才愿意加入到形形色色支付方式改革中去的。
4、醫療價格調整核心在于“騰籠換鳥”
最后,筆者想說:醫療價格的調整核心在于“騰籠換鳥”,當下藥耗水分擠壓后,要如何真正做到“騰籠換鳥”?
一是正確方向的事情抓緊做,醫院薪酬分配和醫生陽光收入改革宜抓緊啟動,如果條件不足,應逐步過渡,強調階段目標和總體預期相協調。這需要醫療、醫保部門給予理念、環境、政策的支持。
二是效率方向的事情同時做,堅持患者按病種、病程、病情、病例區分,采取臨床合理的判斷接受門診或住院治療。保證服務質量、效益產出,重視醫療成本控制,為長效機制可持續運行造基礎。
三是專業方向的事情充分做,堅持為醫療服務的技術勞動價值定價,逐步回到適應社情、行情的正軌。比如兼顧特需醫療、護理服務等發展,并向普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