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近日,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天津市中醫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推進中藥產業特色發展,提高發展活力,《條例》中制定了一系列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的措施,現將重點內容整理如下:
No.1
基層醫療機構要設置“國醫堂”
《條例》中表示,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漆t院應當設置中醫藥科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國醫堂。社區衛生服務站應當配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村衛生室應當配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或者鄉村醫生。
No.2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其他醫療機構依法提供中醫藥服務。
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的權利。
天津市鼓勵符合條件的中醫診所參與醫療聯合體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中醫診所組建團隊并按照規定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No.3
臨床類別執業醫師經培訓合格可以開展相應中醫藥服務
《條例》介紹,臨床類別執業醫師經區中醫藥主管部門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家庭醫生團隊工作中開展相應的中醫藥服務。臨床類別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鄉村醫生經區中醫藥主管部門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可以在村衛生室以及家庭醫生團隊工作中開展相應的中醫藥服務。
No.4
中醫醫療機構應設置治未病科
《條例》強調,政府舉辦的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應當設置治未病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提供治未病服務。
No.5
中醫醫療機構應設置康復科
政府舉辦的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應當設置康復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提供中醫康復服務。
No.6
中醫醫療機構設置醫院感染管理科
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全面參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將中醫藥防治舉措全面融入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推進應急設施建設。政府舉辦的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應當設置醫院感染管理科,有條件的可以設置急診科和感染性疾病科。
No.7
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
《條例》表示,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等應當加強醫教協同培養中醫藥人才,推進中醫藥畢業后教育與專業學位教育相銜接,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住院醫師、??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
天津市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等應當完善中醫藥繼續教育制度,健全完善各級各類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培訓標準,針對中醫藥專業技術崗位服務能力要求,實施專項培訓。
天津市區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將中醫藥知識納入非中醫類別醫師繼續教育培訓內容。
同時,要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鼓勵臨床醫學類專業畢業生攻讀中醫專業學位,鼓勵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通過參加培訓、繼續教育等方式學習中醫藥。
臨床類別醫師通過中醫藥學習考核合格后可以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允許攻讀中醫專業學位的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參加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