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億!大三甲醫院醫用耗材,“打包”出售
加入日期:2022/6/23 8:21:08 查看人數: 2726 作者:admin
01、聯合體成員中標15.6億大單
日前,中國政府采購網公布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2022-2024年度醫院耗材集中配送供應商采購項目中標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顯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2022-2024年度醫院耗材集中配送服務,以15.6億元打包出售,平均一年5.2億元。
![](/ytupfile/image/20220628/20220628152392109210.png)
中標供應商名稱為山東善德投資有限公司(牽頭人),中國醫療器械山東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山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齊魯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山東海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成員)。
![](/ytupfile/image/20220628/20220628152437713771.png)
據賽柏藍器械了解,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管)醫院,百年名校山東大學直屬醫院。2011年獲評全國首家“新三甲”醫院(2011版),2019年入選首批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核心成員單位,2020年入選山東省區域醫療中心,2021年掛牌成立山東大學第二臨床學院。
目前,醫院現有醫務員工3500余人,院士、長江學者、四青人才、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40余人。在學科主流排行榜中,耳鼻咽喉科學、腎臟病學、消化病學等12個學科躋身全國百強,其中檢驗醫學位列全國第八。
據觀察,山東大學第二醫院2019-2021年度的醫用耗材集中配送中標配送商為8家,中國醫療器械、國藥、海王、威高、華潤、上藥等8家公司中標。
相比三年前,新一輪的配送企業由8家縮減為5家組成的聯合體成員,集中程度進一步提升。
02、出局不斷,篩選機制是什么?
新的規則轟然而至,整個管理鏈條被重塑,精細化、集約化成公立醫院管理主調,曾經擁擠的賽道不斷有玩家出局。
產業鏈條急劇變化,促使耗材配送企業的遴選標準越來越高。
本次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耗材配送商遴選項目中提到,評審委員會按照“綜合實力最強、能夠最大限度滿足招標文件中規定 的各項綜合評價標準”的原則按評分細則對各投標人進行比較和評價打分。
按照100分的分值計算,耗材品種的契合度獨占26分。只有企業配送品種清單齊全,且提供了全部銷售代理權或配送權證明的配送企業,才能獲得滿分。
![](http://m.xinxipipei.cn/ytupfile/image/20220628/20220628152359615961.png)
此外,在配送服務方案中,SPD系統應用管理方案也被重點提及。
![](/ytupfile/image/20220628/20220628152583998399.png)
去年11月,廣西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發布《醫用耗材、體外診斷試劑及配送供應商遴選公告》。公告提出,必須為廣西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系統內的供應商,側重于考核配送企業規模,在行業內配送能力、倉儲能力、配送經驗,專業服務人員結構、服務質量、行業信譽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投標商必須是廣西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系統內注冊的配送企業,且擁有所配送耗材的配送權(含廠家授權、網上采購平臺的配送權);投標商必須按照要求承諾:在配送過程中嚴格執行兩票制;投標人必須是合法經營的企業,投耗材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
山東聊城市中醫醫院曾發布《關于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配送企業資格遴選公開招標公告》。公告顯示,醫院將遴選出為其配送醫用耗材企業,服務期3年,每年報酬3000萬元。
要求供應商擁有所有入院醫用耗材的配貨能力,并且有急需耗材應急采購的能力,一般耗材配送時間應在24小時內,特殊貨物配送時間應在4小時內。此外,對耗材品種數量、價格,以及SPD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有所要求。
規則的滲透不止于大三甲,縣級、基層醫院的配送權也正向集中化發展。
近日,安寧市醫共體招標管理辦公室發布《安寧市醫療共同體2022-2024年度檢驗試劑配送供應商遴選項目招標公告》。
根據公告內容,本次招標劃分為兩個包標,每個包標遴選1家供應商,投標人可同時報名所有標段,但只能中標一個標段,不接受聯合體投標。
采購方為安寧市醫療共同體,配送期限為3年,一包標每年采購金額約2000萬元,3年預計采購總金額約為6000萬元,二包標每年采購金額約300萬元,3年預計采購總金額約為900萬元,具體根據醫院實際采購量進行結算。
根據國家衛健委印發的《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關于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的指導方案》,醫共體實行藥品耗材統一管理,統一用藥目錄、統一采購配送、統一支付貨款。
從大三甲到鄉鎮衛生院,配送市場的分水嶺正逐漸顯現。
03、分食存量,誰是最大受益者?
醫藥流通的存量時代,“卷”的程度空前慘烈。隨著集采、耗材零加成、DRG/DIP改革迅速推進,公立醫療機構面臨成本控制高壓,醫用耗材從利潤中心移至成本中心,醫院對耗材的精細化管理訴求迫切。
在降本增效的追逐之下,越來越多的醫院引入第三方SPD服務,實現耗材從科室提出需求到采購、入庫、配送出庫、使用消耗的全過程管理。
經過幾年時間的具體實踐,SPD 廠商已經具有一套相對完善、適配于國內醫療機構的服務體系。
目前,SPD服務主要提供者國藥、上藥、華潤等均為醫藥流通領域巨頭,此外塞力醫療等民營企業也在積極拓展SPD業務。
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國藥控股2021上半年新增SPD項目和集配項目分別達到114 個和134個。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計開展集中配送和SPD項目總計1735,同比增長83%,其中,集配項目較上年增加687個, SPD項目較上年增加103個。
對于SPD 服務商來說,為醫療機構提供院外庫管理服務是對自身運營能力的一次巨大挑戰,在商業模式、合規運營、風險管控、經銷商合作、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然,對于同一地市內為多家醫院提供SPD 服務的大型醫療器械商業企業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在同一地點設立統一的倉儲庫房,給商業企業(醫院集配商)與經銷商或者廠家談判、議價提供了巨大優勢,對其第三方物流業務的發展也可以提供相當的助力;在當前醫改的政策環境下,院外庫模式是依托合規化支撐的,這對服務商或集配商而言是天然優勢。
多年從事耗材采購與經營的許春湘對賽柏藍器械指出,之前在流通環節中,企業數量比較多,很容易出現多層開票、層層加價的情況,這使整個市場調控變得很難。但從國外的醫藥市場經驗就能夠看到,最后能留下來的都是集合體或大型流通商,他們把資源聚攏,競爭力變得尤為龐大,這種巨無霸的企業是醫藥市場的必然趨勢。
“轉換成本是很多小企業沒有辦法經受住的,而大型的流通企業會很好的順接,在此之下,兼并、破產、收購變成了常態。同時,當地區間走向聯合,當一個地區的醫療機構都提出一體化耗材管理的時候,小的流通公司基本上承接不了這樣大的訂單,所以只能拱手讓給大企業”。
這將是一場“存量世界”里的能力競賽。這場競賽,是一部分企業通往新世界的天堂,也是另一部分企業的謝幕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