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醫保局回應:優先采購國產
二、互聯網科技巨頭推進AI器械“國產化”
三、“先鋒”省份積極部署,促進國產耗材替代
三、帶量采購下一步如何走?醫保回應
)
01
國家醫保局回應:優先采購國產!
今日(9月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427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表示帶量采購將優先采購國產耗材。
國家醫保局表示,帶量采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在這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上,客觀上支持同等質量但成本較低的國內優質企業在競爭中取勝。
近年來,針對創新醫療器械、醫用設備,國家已經先后出臺多項文件,對創新高端醫療器械給予綠色通道,有力推動了國產高水平醫療器械進入市場的速度。
而從目前已開展的兩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中選結果來看,冠脈支架集采8個中選企業中有6個內資企業,人工關節集采44個中選企業中有30個內資企業,顯然,不僅僅是創新醫療設備,國產耗材的進口替代也在不斷加速。
02
互聯網科技巨頭推進AI器械“國產化”
為鼓勵醫療器械創新,激勵產業高質量發展,2018年國家藥監局修訂發布《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該程序對具有我國發明專利、技術上具有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并且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的醫療器械設置了特別審批通道,促進了國產醫療器械廠商自主研發及創新發展能力的提升,國產醫療器械行業正在向高端制造升級。
日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經審查,批準了騰訊醫療健康(深圳)有限公司開發的“慢性青光眼樣視神經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件”創新產品注冊申請。這也使得騰訊成為國內首個獲批創新醫療器械的互聯網科技企業。
這套產品是騰訊覓影與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團隊的聯合科研成果,采用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臨床輔助分診建議。
互聯網科技巨頭進入此項賽道,或許也預示著國產醫療器械行業正在向高端制造升級,預計未來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
03
“先鋒”省份積極部署,促進國產耗材替代進口
早在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提到,大型醫療設備國產化率必須提高;《“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也提出,到2025年,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2021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最新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 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國產儀器設備“進口替代”驗證評價體系,推動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和“進口替代”。
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加大對國產醫療設備的政策支持力度。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山西省已相繼發布最新“進口醫療設備采購清單”,縮緊進口醫療設備的種類,哪怕是在清單內的設備,依舊需要合理的理由,且不能限制國產競爭,明確清單外的設備,國產優先。
2021年3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2021年省級衛生健康機構進口產品目錄清單的公示》,廣東省僅46種醫療設備,可選擇采購進口產品。
同年4月,四川省政府采購網也發布了《省級2021-2022年政府采購進口產品清單論證意見公示(醫療衛生設備類)》,四川省僅有59種醫療設備可選擇進口產品。
“十三五期間,北京協和醫院與國內大型醫療設備研發和制造人員合作,助力國產放療設備的創新。目前協和醫院已經引進許多國產大型醫療設備,推動國產高端設備的規范化和普及應用。
前不久(今年8月4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兩則招標公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采購共2300萬的高端醫療設備,只要國產!《全國第一腫瘤??漆t院, 拒絕進口設備!》
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進口醫療器械在國內市場占據著領先地位,尤其在高端產品市場,幾乎全部為國際產商所占據。隨著我國醫療設備品牌的不斷追逐,部分中低端醫療設備已然實現了“進口替代”,接下來,公立醫院醫療設備的國產化,將成為主流趨勢。
毫無疑問,在政策助推下,國產耗材替代進口將進一步加速,一大批國產械企將為此受益!
04
帶量采購下一步如何走?醫保回應
集采當道!國產耗材開始“突圍”!對于帶量采購下一步如何走,國家醫保局也在該答復中做出回應。
文中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做好醫藥集中帶量采購改革,擴大藥品和醫用耗材覆蓋范圍。
截至目前,共計開展了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覆蓋234種藥品,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3%。同時,開展了國家組織冠脈支架和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冠脈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累計節約費用已達到3000億元。
放眼全國,更是有越來越多的省市、集采聯盟將帶量采購的網子放大,一次性納入諸多品類的集采方式成為“新流行”。
以河北省為例,近日一次性開展了22種耗材帶量采購,是全國單次采購品種最多的省級集中帶量采購。三明聯盟、江蘇、福建、浙江等集采先鋒,也均已開展多輪帶量采購。
越來越多的耗材品種被插上集采風向標的同時,招采機制也在不斷完善,偏向國產。
去年,廣東省醫保局通過制定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中選品種和非中選品種的醫保支付標準,支持國產優質醫用耗材研發和使用,促進國產醫用耗材行業發展。
不僅如此,該省還印發了有關冠脈支架集采的相關文件,要求各地級以上市醫保局通過制定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品種的支付標準,規范相應醫用耗材的醫保支付工作,鼓勵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國家集中采購中選的國產醫用耗材。
今年6月,青海省公布了超聲刀頭、冠脈藥物球囊、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高壓造影注射器等四類醫用耗材的集采中選結果。其中,一次性高壓造影注射器和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各自僅有1家企業中標,均為國產。
據采購文件要求,中選企業的首年約定采購量按全省各級公立醫療機構上報2021年總采購量的70%確定。也就是說,這兩家國產械企將包攬今年全省70%的采購量!
隨著帶量采購的深入推進,和械企技術的不斷升級,耗材價格虛高終將成為歷史,支持國產勢在必行!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