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醫保基金收支情況直接影響到醫保的健康發展。近日,在“第33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管理處處長黃心宇表示,在新經濟形勢下,需要一手抓醫保基金籌集,建立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籌資機制,另一手要抓醫保基金管理,形成與籌資相匹配的待遇調整和費用控制機制。“通過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把收到的每一分錢用好,提高基金的使用效果。”
據悉,近年來,醫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都在不斷的增長,2015年我國城鎮醫保基金收入已超過11000億,收入整體大于支出。
“從目前數據來看,我國基金總體層面保持穩定,沒有太大的風險。但是在新經濟形勢下,醫保基金仍然面臨挑戰。”黃心宇解釋道,醫保基金收入不可能一直維持高速增長,但是近年來新的風險挑戰使醫保基金支出的增加卻依然維持高速的情況,這就造成了醫保的壓力。
黃心宇介紹道,醫保基金的風險挑戰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老齡化不斷推進,醫療花費會提高;城鎮化發展、國家交通越來越發達,這樣的情況使得就醫渠道發生變化,醫療費用也會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新的疾病,會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新的藥品、診斷和治療技術的出現,不僅會給疾病診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會帶來費用的增加;……
“對此,要在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籌資機制基礎上,建立與籌資相匹配的待遇調整和費用控制機制,做好支付制度改革。”黃心宇表示。
談到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黃心宇表示,第一,要合理確定支付范圍和待遇水平;第二,要做好基金的預算管理。“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未來醫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會有一個比較精確的預算,并且嚴格執行。同時在預算分配上,要明確醫保基金投入方向,引導資源。”第三,多元復合的支付方式。“付費方式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我們推行多種形式的付費方式,無論是按人頭付費還是病種付費,目標都是想引入成本控制的理念。”第四,加強醫療行為的監管。“醫保監管更多地是考察服務質量,目標是保障參保人員的權益。目前地方上做了很多的探索工作,例如引入了智能監控系統,對醫生的行為進行干預,另外很多地方學習交管部門,醫生每人12分,如果出現不合理醫療的話扣0.5分。所有的探索都是從醫保的角度出發,與醫療行業本身的監管并不矛盾。我們醫保也很愿意作為醫院管理者的一個工具,來幫助醫院管理者改善醫院的績效。”第五,做好配套協調,核心是推動醫療服務體系改革。
“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險既是保障制度,也是社會治理的工具,目標是引導資源的優化與再分配。”黃心宇強調,社保部門不僅是一個民生部門也是一個經濟部門,有很大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