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青睞 賽道多元 政策支持——2021年我國醫療器械企業上市情況分析
加入日期:2022/1/19 9:38:48 查看人數: 2678 作者:admin
近年來,在國家鼓勵創新、加大國產替代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健康高速發展。同時,我國醫療器械企業上市熱潮持續升溫。眾成醫械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43家,總市值近2.59萬億元,當年上市企業數量再創新高。
IPO數量、募資額大幅增長
據眾成醫械研究院統計,2021年我國醫療器械新增上市企業共計37家,在2020年大幅增長(新增21家)的基礎上實現了更大增長(詳見圖1)。在A股方面,申萬31個一級行業、134個二級行業中新增A股上市企業共482家,其中,生物醫藥板塊企業新增51家,子行業醫療器械的新增上市公司為25家,占據生物醫藥板塊新增企業半壁江山,且在二級行業中排名第三,僅次于專用設備、化學制品,是二級行業平均上市企業數量的7倍;在港股方面,新增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為12家,是去年增量的6倍,占目前香港交易所上市醫療器械企業存量的40%。
2021年,我國新增醫療器械企業IPO(首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達596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A股為257億元、港股為339億元。企業IPO平均募資金額達16.1億元,同比增長17.4%(詳見圖2)。
投資熱情持續高漲
眾成醫械研究院統計還顯示,2021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在A股市場總體表現平穩,漲幅為112%;其中,醫療器械板塊表現突出,25家新上市公司平均漲幅達到185%。從2021年新增上市公司動態市盈率數據來看,生物醫藥行業保持一貫的高質量、高估值特點,備受投資者青睞,其子行業醫療器械估值更是高達約56倍。
受A股上市政策影響,部分未盈利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據眾成醫械大數據統計,2021年在香港上市的12家醫療器械企業中僅有1家盈利。盡管如此,投資者仍對這些企業抱有極高的投資熱情,12家企業全部完成頂格募集預期,企業IPO平均募資金額達28億元,接近A股平均募資金額的3倍。究其原因,上述企業大多聚焦新興高科技,如致力于人工智能醫療、精準微創手術機器人領域等,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對于企業而言,獲得融資意味著贏得了發展機遇,而如何提高研發能力、搶占市場份額無疑是巨大的挑戰與難題。
上市分布格局鮮明
IVD仍為最大熱門
據眾成醫械研究院統計,在37家新上市企業中,體外診斷(IVD)領域共有17家,數量和占比均比上年明顯增加,企業業務包含納米微球材料、分子診斷、POCT(現場快速檢測)、免疫診斷等多個細分領域。此外,2021年心血管介入領域的上市企業占比較上年有所提升;人工智能輔助醫療創新型企業也開始嶄露頭角,紛紛進入公眾視野。
科創板成上市集中地
2021年,科創板新增上市醫療器械企業20家,成為醫療器械企業上市數量最多的板塊;港交所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為12家,首次超過滬深主板。隨著醫療器械注冊制度全面推進,醫療器械企業將迎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同時,不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日趨嚴格的退市制度也將對企業自身經營管理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江浙滬占比過半
從地域分布來看,長三角地區新增上市醫療器械企業21家,其中上海8家、浙江7家、江蘇6家;另外,北京新增6家,廣東4家,湖南2家,河南、陜西、山東、河北各1家。
企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醫療器械行業快速發展。受醫療器械尤其是高值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政策的影響,企業利潤在短期內受到沖擊,但投資者熱情仍然不減,充分說明從長遠來看,集采政策的實施將促進醫療器械行業競爭格局重塑,對企業管理能力、研發創新能力、品質管控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進行業高品質健康發展。
根據眾成醫械研究院統計,在目前已提交上市資料待審核和已過會待上市的25家企業中,心血管介入等領域的高端企業有9家,充分彰顯國產替代的強大動力;醫美、人工智能輔助醫療等賽道的新興企業相繼赴市,逐漸打開新的競爭市場;IVD企業數量有所減少,僅為2家,說明該領域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研發能力將成企業發展關鍵。 (眾成醫械研究院供稿)